【科技总结】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计划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总结】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科技总结】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15

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区“两会”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氛围,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我区荣获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成为全市两个省科技创新大会现场考察区之一,我局获得区政府专项工作表彰。坂雪岗科技城获评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中海信创新产业城获评全国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一、2015年工作回顾

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8.1亿元,增长13.7%,占工业产值的78.6%,规模占全市的2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81.1亿元,增长18.2%,占工业增加值的78.9%,规模占全市的2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87.3亿元,增长29.9%,占GDP60.2%,规模占全市的22.7%(详见附件)。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的逆势增长,且增加值增速大幅高于产值增速,与往年相比,支撑引领作用更强,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值率更高,产业发展质量更优。

高端创新资源大规模集聚。高等院校方面,依托大运新城加快建设深圳国际大学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完成两届招生,多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步入快车道,中外合作办学科教高地强势崛起。香港教育局局长与八大院校校长一行到龙岗考察,推动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及香港高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高端企业方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累计569家。光启、柔宇、艾尼尔等行业新秀,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热议的源头创新企业。高级人才方面,现有全国“两院”及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5名、“千人计划”专家23名、“孔雀计划”人才96名、“孔雀计划”团队4个、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4个。引进留学报国深圳基地、海归创业学院(深港),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国深圳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广场落户天安云谷,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列全市第二。创新平台方面,设立新型研发机构3家,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创新平台20家(市级以上的11家),累计112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家,累计21家次;建设创客空间22家,总量全市第一。

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866件,占全国、省、市的14%25.8%29.5%。专利申请量15971件,增长20.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735件,增长13.8%。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52%146.4%,占全区比重分别上升到79.9%54.2%。专利授权量11037件,增长25.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62件,增长16.1%。预计专利绩效全市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0.7%。企业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项、市级11项。搭建天安数码城—硅谷、天安云谷—以色列等4列国际创新创业直通车。

创新驱动发展经验得到推广。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期间,两条参观考察线路就有一条选在龙岗,我区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绩获得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吸引全国各地党政考察团共1422287人次参观交流,省政协先后组织两批专委会委员实地考察,相关工作经验被《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等1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全方位报道,其中《光明日报》的《龙岗的“创新土壤”是如何培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调研报告之二》、《科技日报》的《从“大”到“强”的创新跨越—深圳市龙岗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纪实》等,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目前,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已将我区作为珠三角创新驱动的成功案例开展调研。

(一)聚焦改革主线,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1. 完成创新驱动顶层设计。一是出台《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区政府“1号文”印发实施,全面启动16项重点工程、105项实施要点,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二是在全市率先出台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发展规划纲要、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完成龙岗片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积极协调市科创委、市规土委等部门,争取全市示范区政策在龙岗先行先试。三是出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众创空间等实施意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促进新兴业态孕育发展。四是在系统总结“十二五”创新驱动发展成绩和不足、分析“十三五”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编制《龙岗区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五是会同专业机构深入调研,完成《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龙岗区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研究》、《龙岗-海丰协同创新体系及实施策略》等系列课题,连同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供各级领导参阅。六是积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高质量组织实施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改革、办理区政协二号重点提案《关于发挥龙岗创新创业优势,打造创客乐土,建设“中国硅谷”的建议》,获评提案承办工作先进单位。

2. 完善产业扶持体系。严格贯彻中央“8号文”、省府“1号文”等精神,改革政府资金投入方式,会同区相关部门梳理完善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N”文件,制定股权投资管理方案,在“减少直接无偿扶持”、“探索以奖代补”、“认定式代替创建式”、“事后补贴代替事前扶持”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的机制。

(二)坚持引育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环境

3. 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是创新平台不断集聚。区政府与市科创委、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签订深化合作协议,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及培育各类创新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逐步形成以平台汇聚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的发展格局。二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打破地域及领域界限,与国内外众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创新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建成3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助力龙岗区打造国际化的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与牛津大学合作共建南岭牛津生物医学(中国)研究院,促进生物医学技术发展,探索社区转型升级新模式;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建设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搭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平台,促进航天项目民用化、产业化。目前,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暨南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即将落地,华南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同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工研究院等正在积极洽谈中,龙岗还与香港方面规划建设深港国际创新中心,项目已完成选址。

(三)瞄准企业需求,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技服务环境

4. 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一是成立全省首家全流程网上交易的区级科技服务平台—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在体制机制、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6月份启动以来,中心线上平台整合全国科技成果资源25.8万项、技术专家1.1万名、高校院所1048家,服务区内企业9707家次,提供对接服务169次,签约32份,涉及金额1380万元。目前,我区依托该中心,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打造“1+N”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中科龙岗、北航龙岗技术转移中心已入驻。省科技厅将我区技术转移模式向省政府推荐,计划纳入省科技创新试点。二是召开区科技服务业招商大会,吸引全市6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代表到龙岗,与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开展招商对接,其中40多家表达合作意向。三是在区城投商务中心十二楼着力打造内容丰富、平台多样、功能完备的区科技服务业集聚中心,市科技服务业协会、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中心等13家科技服务机构(企业)入驻。

5. 优化企业科技服务。一是推广使用科技业务管理系统,为企业项目申报减负,共受理申报685项,其中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及信息化配套149项、医疗卫生167项、专利186项、创新平台13项、租金扶持62项等。完善科技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逾700家。二是统筹第17届高交会龙岗参展工作,组织68家科技企业210件产品参展,成交项目总投资额6亿元,我区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10家企业获得“优秀产品奖”。高交会首个分会场—无人系统展落户龙岗。三是围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开展系列政策宣讲,吸引近2000家企业参加。其中,区留学生创业园举办的“硅谷—龙岗前沿科技项目对接交流”、“新三板实操”等专题讲座,受到企业好评。四是启动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完成科技计划项目扶持5461.9亿元,其中博源电子、智行畅联、云天励飞等10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立项扶持6700万元。同时,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资金3314.67亿元。

6. 强化科技人才服务。一方面联合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开展第四届高层次人才活动节,加强对科技人才政策及科技创新环境的宣传推介,另一方面帮助科技类“优才”17人成功申领人才津贴,协调解决27家高新技术企业530多名高端人才的安居住房问题,确保高端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7.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对“科技创新促进会”、“高新科学技术促进中心”等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府服务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资源集聚、企业交流、政策宣传等方面助力创新。新发展“中小科技企业服务联盟”、“博远战略科学研究院”等2家科技类社会组织。

(四)扩展产业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载体环境

8. 大力建设宝龙高新园区。园区实现产值、税收36212.75亿元,分别增长1.97%10.39%。一是实施整体发展规划修编,为园区未来发展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推动产业空间、产业层次、品位形象、服务水平“四个提升”。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企业32家,投资额36亿元、年产值17.2亿元;储备31宗产业项目,出让3块产业用地。三是推进26个产业项目,投资额100亿元。10个市、区重大项目中,中广核、创维空调等6个项目开工,金信诺等4个项目开展前期;其余16个园区重点项目中,精密达、宏商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安博电子等5个项目开工,雄帝等3个项目开展前期。四是加强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宝龙二路(北段)、三路(北段)分别完成施工进度30%70%,新能源一、二、四、五路及宝同路动工建设。

9. 着力推动创新园区建设。一是龙岗天安四期五个企业总部楼投入使用,完成投资5.5亿元,引进企业22家。二是中海信三期完工,完成投资0.98亿元,引进企业26家。三是星河WORLD一期完工,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A栋签约企业59家。四是天安云谷一期全面竣工,7栋产业研发用房投入使用,引进企业140家、累计300家,其中上市及拟上市总部企业6家;二期完成桩基工程,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完成投资16亿元。五是阿波罗未来产业园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核心启动区法定图则完成调整;光启竞得首期5.7万平方米用地,中航智、邦彦项目明确选址意向和用地方案,拟入驻用地分别为2.31.9万平方米;核心启动区场平工程(二期)下达立项计划,连山一路、山水二路开展设计招标,山水二路跨河桥已纳入大康河整治工程设计范围。六是区留学生创业园实现年产值12亿元。

(五)整合优化资源,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智慧城区环境

10. 稳步推进智慧龙岗建设。一是筹建智慧龙岗运行中心。统筹建设集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视频会议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智慧城市体验展示中心、大数据中心于一体的“智慧城市之脑”—智慧龙岗运行中心,已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土建工程进入实施阶段。二是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拓展网上申请、咨询、预约、预审、审批等功能,做到“网上留痕迹、全程受监督”;将网上办事服务向基层延伸,形成线上线下“一盘棋”格局,实现151项行政许可、39项非行政许可、133项公共服务事项“一网办”。三是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出台《龙岗区产业园区信息化规划建设指引(试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目前,天安云谷实现光纤、WIFI全覆盖,建成SMAC创新中心、云数据中心等智慧化服务中心;龙岗天安实现“全光园区”,建成全数字化安防、数字式多媒体信息发布、楼宇设备自控等系统,园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序推动尚景、怡锦社区、坂雪岗科技城智慧社区试点工作,我区被民政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46个智慧社区试点单位之一。五是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一期项目运行良好,累计登陆352万次;二期项目将覆盖303个公共场所。10月,区政府成立数据统筹办,我局信息化办整建制划入。

(六)注重示范带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基层科普环境

11. 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广东省地方科协科普工作现场会在龙岗召开,我区坚持创玩、创意、创新、创业“四创联动”助力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的做法,获得省、市科协领导和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区成功创建科普示范社区3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6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科技特色学校15个(其中省级5个)。一是坚持青少年创客教育常态化。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客教育,争取市、区两级科普经费扶持1700多万元。设立平安里学校等17个“小小创客实践室”,开设创客教育课程,举办“中小学创客教育日”,成立全国第一个经美国Maker Faire授牌认证的“校园创客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并将于3年内在100所中小学建立“小小创客实践室”。二是办好“三个精品活动”和“两个特色竞赛”。坚持抓好“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高交会科普活动周”等三个精品活动,达到“活动主题突出且紧跟龙岗发展需求、活动形式丰富且紧跟时代步伐、活动效果显著且广受大众欢迎”的效果;集中开展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全区青少年踊跃参加,近三年入选作品2000多件,其中近300件获得国家专利,在全省大赛获奖18件。三是优化社区科普服务。引进社区智能终端、3D打印技术、四点半学校等项目,支持开展“大家乐”舞台、科普讲座、安全科普社区行等活动,通过平台、活动搭建起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资源交流的桥梁。四是协助做好“三馆一城”建设工作。科技馆已完成基坑支护、土石方工程及桩基工程,正开展主体工程施工,预计20172月投入使用。

(七)狠抓作风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机关效能环境

12. 统筹实施三项专题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巩固和延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良好风尚。二是组织开展组工系统“落实总书记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教育实践活动,帮助组工干部增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表率意识,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三是作为我区四个示范点之一,扎实推进机关党建质量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围绕党员干部在落实“两个支撑”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广泛组织讨论,推动机关作风再转变、工作效能再提升、廉洁防线再巩固,打造落实“两个支撑”过硬干部队伍。

13. 不断提升机关作风。一是坚持“三个结合”,强化日常学习教育。始终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班子学和全员学相结合、观影学和上课学相结合、机关学和企业学相结合,重点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廉政规定,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自律意识。二是做到“三个严格”,牢树廉洁从政形象。严格廉政教育,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重新排查梳理各科室、事业单位的廉政风险点40项,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汇总上墙,通过日常警示防患于未然。严格政务公开,依托网络、媒体等平台,将规划计划、政策方案、办事流程、权责清单等100%对社会公开。严格项目监管,按照《龙岗区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范工作流程,压缩量裁空间,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落实“三个重点”,持续提升机关效能。落实领导带头,局班子全年走访调研企业累计达200多天620多人次,确保全局工作紧接“地气”。落实完善制度,修订完善了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财务管理、业务办理等11项工作制度,全年本局发文数、会议数同比分别下降50%20%,“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0%以上。落实营造氛围,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压减“文山会海”,从源头上为干部职工释放了落实工作的时间,同时定期组织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

一年来,我局办文办会、共青团妇工作,以及与海丰县雅卿村的对口扶持“双到”、与康冠公司党群组织的“两新”共建等工作,均按计划稳步开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创新驱动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不健全,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体系相对薄弱,创新生态环境、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等。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落实“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建设自主创新引领区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更具龙岗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为落实“两个支撑”、建设“一心四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坚持以改革为统领,启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系统改革。一是对标硅谷,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创新发展对标硅谷”专题调研,形成“一报告、一方案”(《龙岗创新生态环境比较研究及优化策略》、《龙岗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若干硅谷经验龙岗化的系列举措及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的策略,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区创新生态体系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出台《龙岗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紧扣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三是制定《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建设思路,建立健全包括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等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有序推进龙岗示范区建设,争取在全市率先示范。四是启动运营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中小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助飞贷”、“创业贷”等切实管用的金融产品,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五是修订完善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实施细则,进一步改革政府资金投入及扶持方式,逐步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的机制。

(二)突出特色,大力发展“东进战略”优势产业。相比较东部四区的产业特点,协同区相关部门,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军工等三大产业,力争在“东进战略”中巩固区域产业优势,发挥重要影响力。一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展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厘清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现状、未来方向和招商培育政策和计划。依托坂雪岗科技城、宝龙高新园等重点区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通信与网络、物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等产业,研发和生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提升龙岗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顺应全球“工业4.0”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全国硬件制造中心的优势,利用现有的坂雪岗科技城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国际低碳城和宝龙高新园等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平台优势,培育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附加值的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传统生产向规模化定制、柔性化制造、跨界式融合等新兴模式转型,大幅提升龙岗区制造业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军工产业。依托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发挥光启、航天控股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颠覆式创新和源头技术创新;与国家军工装备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设立军民融合研究院,推进军民融合向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发展。

(三)瞄准高端,着力聚合优质创新资源。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暨南大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创意学院建设,跟进与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促进同济大学龙岗项目尽快落地。二是加快引进、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加强政策研究,出台针对性措施,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风投基金等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再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实现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运营;争取全区创新平台超过130家,新型科研机构超过6家。三是开展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宣讲和相关培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600家。

(四)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坚持市场导向,重点培育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创意设计等科技服务领域;实施扶持“科技创新券”,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取全区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超过100家。二是全面升级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线上平台,打造涵盖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创新载体,立足龙岗、面向全市、辐射珠三角的综合创新服务平台。探索在各街道办和重点园区设立技术转移联络站,建立技术转移专员制度,形成贴近企业、贴近基层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培育一支涵盖企业、高校科技专员、技术经纪人以及技术市场联络人的服务队伍。三是联合区科技服务业集聚中心,探索构建科技咨询平台,为企业提供“答疑解惑、方案提供”式的专业化服务。

(五)进一步扩大国际创新合作。一是扩大对外直通范围,加强与硅谷、以色列、法国、德国等创新先锋地区的人才、技术、资本、资讯直通,构建全球创新直通车网络。二是协同区相关部门,认真筹办深圳首届海外创新人才大赛,组建5个海外招商引才团,引进国际高端人才、项目。三是协同区相关部门,筹建深港国际创新中心,主动对接香港创新资源,在国际人才合作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技术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六)继续巩固科普示范成果。一是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组建基层科普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支持专业协会和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二是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和科普日为契机,针对不同人群科普需求,组织开展专题科普活动,形成区、街科普品牌。三是大力推进区“三馆一城”中科技馆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科普资源互联共享。四是鼓励科技工作者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强科技攻关,使科技创新成果普惠于民。

(七)持续抓好作风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好服务。始终坚持“三严三实”要求,牢固树立“五破五立”信念,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调动全局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继续落实区、局领导挂点服务重点科技企业制度,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将政策和服务送到一线,加快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科技创新 总结暨 【科技总结】龙岗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