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六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六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六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6篇

第一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政绩观

(1)

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观,就是纪检监察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与态度,以及通过其工作产生的社会效果。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直接关系到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发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着科学的发展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职能发挥: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尺度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全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改善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排除干扰、破坏经济建设的非经济因素,全面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等职能。要结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综台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 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核心,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利、谋取非法利益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不断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监督,不断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
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就是通过做好这些工作来体现,这些工作开展的成效及其在全局性的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就是评价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

绩效考核: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天平

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可以看出相对于党和政府的其它工作来说,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绩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的政绩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考核一个干部的政绩主要是看其工作成果的质的提高与量的增加,而量的增加往往是肯定其政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工作则不同 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中,决不能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量的多少来衡量工作成绩。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推进了,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开展好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好转了或者说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效地建立健全了,违纪违法案件自然就少了。那么,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的是整体推进这项工作更应当看重的是社会效果。因此,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同样是衡量纪检监察干部政绩的最终标准。

良好素质:纪检监察干部建树政绩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党中央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的严格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殷切期望。

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干部充实纪检监察队伍,科学规划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抓住选拔、培训,交流、监督等关键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工作落实,确保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实践证明,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心得体会(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政绩、怎样创造政

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答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

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
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
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共产党人的政绩,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绩。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大事、干成事,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终身的追求。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多出政绩,才无愧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职位,无愧于人民给予的俸禄,才不负于党、不负于人民、不负于时代。如果不思进取守摊子,空有其位混日子,固步自封保位子,甘当“庸官”,必然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时代所抛弃。

二、坚守科学发展理念,着重解答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的政绩,是以人民福祉的增加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政绩,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回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尽快破除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旧观念,开辟一条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为此,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地位。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短视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政绩。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坚决依靠群众千事创业,着重解答好靠谁创政绩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创造政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既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政治的进步。离开了人民群众,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法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舞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困难集中在哪些地方,最知道发展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推动群众的创造,汲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智慧,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产生推动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创造政绩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为人民而存在,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政绩。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四、坚定务实创新的作风,着重解答好如何创政绩的问题

真正的政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领导封出来的,更不是虚假的数据堆出来的,而是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打实地干出来的。要求真,遵循规律创政绩。求真,就是在纷繁复杂

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抓工作首要的是要吃透所做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所要求的逻辑来做工作。现实中,有些人对一个新事物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跟风跑,跟口号跑,徒有热情,所谓“思路不清胆子大,情况不明点子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了解国情、通晓国策、掌握国法,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回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要务实,狠抓落实创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责任、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尊重经济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在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协调、精心指导、细致工作中,确保抓落实的质量,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创新,锐意进取创政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最本质的要素,也是领导干部价值的最高体现。面对今天的发展时代、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闯新路、勇为人先,在改革中消除积弊,在探索中开拓新路,在前进中创造业绩。庸碌无为的“守成”干部干不出骄人政绩;
三分钟热度的“烟花”干部绝对干不好工作;
而不负责任的“三拍”干部,更是创不出政绩的。

五、坚信群众公认原则,着重解答好怎样衡量政绩的问题

政绩有真假之分、显潜之别、得失之论、是非之争。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有利于形成凭政绩用人的正确导向。测试政绩离不开人心这杆“公平秤”。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衡量政绩离不开实践这块“试金石”。实践出政绩,实践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只有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在历史上经得住考验的,才是真正的政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
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政绩。

评判政绩离不开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这部“检测仪”。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的制度保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配套的地方考核、部门考核、年度考核等三个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的情况,切实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识人失真、用人失准的问题,切实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

第二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调查

摘要: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然而现今,越来越多的官员干部被爆出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并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想通过此次调查,探讨错误政绩观形成的原因,及当代大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监督体制上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政绩观 大学生 政府官员 监督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根本。其包含自然与人为两方面。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重视眼前利益还是顾全未来的利益成为了社会争论的重点。可持续发展成了人们的日常话题。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节能,减排,低碳,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人们与自然界开始了一场和平谈判。但是,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关于政府官员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的新闻络绎不绝。有的严重的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教训深刻而震撼人心,然而,即使在灾区北川,竟然还爆出了北川政府采购豪华越野车的新闻。虽然当时政府辩称是用作应急车辆,但仍无法自圆其说,在媒体的采访和群众的压力下,搞得很是尴尬。是什么原因致使政府官员间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将群众利益于不顾?于此,我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展开了研究与调查,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且对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主要在浙江理工大学校内发放,被调研者为校内学生,共发放100份,成功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1).加强大学生对政府的政策关注

大学生对政府的政策等关注甚少。随着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公民对于政府的决策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方便。然而即使如此,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将近89%的同学对当地政府的财政公开报告不关注甚至是不关心。这一现象反映了现今大学生参政意识的淡漠。有73%的同学对当地政府关于民生方面的政策持一般般的态度,既不否定也不肯定。而在下一问题“对政府行为或政策有意见时,会选择以哪种方式解决”中,有将近98%的同学选择了D:由其存在,不管不问。在这几道问题中,深刻反映了现今大学生对政绩的不关心与无所谓态度,这不仅是对自身权利的不重视,更是对国家未来走向的不负责。正是因为国民对政治的不关心,使得有关人员有机可趁,无视法律,行贿受贿,为不正确的政绩观蔓延滋长埋下了根源。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积极地关注民生,关注政府的决策,才能更好地监督与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遏制不正确的政绩观。

这一现象的普遍化,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因为学校只对学生专业性技能要求较高,而忽略学生的参政意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从古至今,纵观中国的教育,儒家思想一直是作为主流思想影响着我们。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教导的是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极少涉及政治。更何况在古代,军权当道。高度集权导致人民对军权和政府政策的参与几乎为0。而在国外,有实行三权分立的传统,民主深入人心。历史的渊源可能是现在大学生对自身监督权利不重视的一个原因吧。

(2).加强政府官员的自我监督

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的发达程度与犯罪比率呈一定的联系。在越发达的城市,犯罪率也相对的越高。反而是小城镇,半夜抢劫等情况几乎为0。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随着城市发达指数的增加,人口的数量也相对的增加,这势必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官员来说,诱惑指数也势必相应的增加了。例如政府要招标某个项目,来投标者往往会向相关政府人员送数额不等的红包以提高自身项目的中标率。更有甚者,所送的红包数目都快赶上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了。相关人员是得到好处了,可是人民呢,最不利的还是人民。中标者为了弥补所送的红包数额,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代优,最后即使质量不过关,监管部门也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天发生意外了,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可是人民群众啊。一切等到出了事故,经媒体曝光了,有关部门才开始追究豆腐渣工程的责任。可是一切的根源不还是在原先的起点吗?貌似党中央一直在强调加强官员的自我监督与检讨,可结果呢?还不是照样以权谋私?

官场的应酬,官员的带薪休假,亦或是公费旅游……所用的还不是人民的的钱?很多官员进入官场前曾信誓旦旦地要做个好官,廉洁清正。相信在那时,这确实是他们的心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得知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得到上级的认可,机会不可能永远眷顾自己时,看着其他同事或是官场的**氛围,又有多少人仍坚守岗位,坚持着为民办事,清正廉洁呢?然而又有多少人开始给上级送礼,搞人际关系,为此得到升迁的机会?这与古时的用钱买官又有什么区别?当好不容易爬了上去,就开始收取下级的红包以赚回当初自己的付出。所以高层人员,凡是被举报查到的,哪个不是百万富翁?政府官员的政绩观,从一进入官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记得上学期回家时,在公交车上,听到了两个位老人在谈论政府出台的增加公务员工资的政策。那是两位已经退休了的老人,谈话内容大致是,老人的退休金并没有丝毫增加,可是公务员的工资却又长了不少。如果是给军人或是已退休的军人涨工资,并无丝毫意见,但对于此,却十分不满。虽然可能两位老人有点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对公务员的些许偏见,但是却是体现了政府政策的不得民心。现今又有多少官员会去走访群众,了解民意呢?对于要承担的责任也都是各个部门之间推来推去。真有点心寒啊。

三.完善监督体制,加强对官员的课绩与考察

在近些年来,上至全国性的非典疫情,下到地方范围的恶性事件,人们都觉察到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对事实真相的遮掩。各类迟报,漏报,瞒报等的行为造成了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成为了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严重障碍。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不乏许多优秀监督体制的实例。唐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与一系列社会变迁相应,政治制度的施行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唐代,中央集权政治比之前更有效能,课绩制度系统严整,文武官员受到考课规范相当程度上的制约。课绩结果直接影响到升迁的阶次与速度,因此成为官员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这边是唐代文官考核制度。唐代考课制度的效用不仅由考课的内容所决定,更是由其执行状况所决定。这涉及整个体制的运转方式,涉及层层课考事物的主管者,包括州郡长官,部门首脑以及中央人事机构的实际操作者的主观努力,也涉及决策集团的政策调整问题。唐代的课绩内容与衡量标准是由法规条令,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正式章程和临时性文件决定的。

在唐代的实际考核工作中,并不局限与“四善二十七最”之条目,而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衡量尺度。在考核的实施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在“善”状的评定对于“清白”的突出重现,另一方面是在“最”绩的审核中对于地方官员基本职责与业绩的认定。主要反映唐代前期状况的王梵志的诗,在其“任人做官职”一诗中,谈到地方官员任途升迁的理想前景时,就特别提到了“清白状”的意义①。在武则天时期,不但突出倡导“清白”善政,而且无情惩治贪赃劣迹,课考发挥了作用,与监察手段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正如陆贽所说: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
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荐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②。

百姓生活的安定,涉及国家统治的稳定,是唐代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要求,就需要考核。除了常规的考课外,又有经常性的监察御史分察巡按郡县,还有中央特专使的查访。唐代的中央使臣,监察官员在考察地方官员政绩时,比较注意当地的舆论。搜集百姓的反应,成为了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即使在现今,人民群众仍是国家的根本。经常考察民意我认为是十分,极其必要的。不但是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更是立国的根本。我认为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完善政府的监督体制,加强对官员的课绩与考察,在制度上进行约束。也许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政府官员纠正错误的政绩观吧。

参考文献:

1.敦煌写本P.3418,参见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662—666页。

2.《翰苑集》卷一七《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四部丛刊本;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

第三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走出误区 走进和谐

——学校管理者如何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劳民伤财的事。

如果用新的发展观来反思或透视中国当前的教育,教育的发展重心应超越单纯的规模扩张、数量增长,转移到以制度变革和品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学校的发展,全面树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关键词:政绩观 学校 管理者

(一)学校管理者的政绩观误区

有这么一则新闻:浙江台州临海市的学校,包括“百年名校”台州中学在内的多所中小学,不惜举巨额债务,相互攀比迁建、扩建豪华新校。几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建设投入,让不少学校已“骑虎难下”,并引发系列问题惹起民怨。

又有这么一所学校,在整顿学生的仪容仪表工作中,一位分管德育的副校长,竟然以在一周中剪掉500双学生的拖鞋为荣,还在学生大会上称自己为"剪拖鞋校长",以此数字和冠名标榜自己成绩显赫。然而学生穿拖鞋上学的现象非但没有有效规范,却时常用损坏教室门窗、桌椅对剪坏自己拖鞋的行为进行报复。可见"500双"的数字政绩多么不可思议。“校长责任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既未能充分发挥一长制潜在的管理效率,同时又使得官僚制度的负面影响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渐凸现出来,即校长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衡,带来了许多弊端。”【1】所以当前对学校管理者政绩观的定位、引导和评价是多么的重要。

从上述的这个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管理者在政绩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子工程”、“马桶效应”、“数字政绩”,从这些块状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窥见片状的问题:

一是浮夸铺张,不够脚踏实地。有的学校管理者热衷于搞“短、平、快”政绩,工作不注重“做事”而注重“做秀”,不是真正为教职工、学生考虑,而是为“造势一时”替自己立碑。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学校有限的设施和师资力量,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最终导致失误和浪费。

二是急功近利,忽视可持续发展。福建师大附中翁乾明校长说:“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学校应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家园,失去了文化的支撑,学校的办学层次将流于平庸,学校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任何建构精巧的课程改革都将在学校层次上变味甚至流产。”

三是唯利是图,忽视以人为本。一些学校管理者为实现学校规模快速发展,采取不切实际的贷款、融资、乱设收费项目,其结果只能是某些校舍亮丽一点,设备好看一点,但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师群体人心涣散、不思进取,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道德品质滑坡。

四是形式主义,注重面子工程。很多学校只作表面文章,花很多金钱和人力在装点门面上,而对教学力量的提升和自身文化的建设却有所忽视。如此,一个学校的内涵将无法得到提升,办学也失去了本质意义。

由上图可知,我们学校管理者的政绩观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偏重形式主义,注重面子工程。这个问题可能也普遍存在各大高校中,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二)正确政绩观的树立

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该如何事实求是地定位政绩;
作为学校管理者,怎样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怎样才能真正让老师拥护、让学生称赞、让社会认可;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呢?

根据上述图表反映,分别有25%的被调查学生看重“追求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重实地,重事实”的政绩观,30%左右的学生看重“以人为本,重视教职工、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政绩观,20%左右的学生更看重“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相对学生的观点,原文传学院党委书记、现在校办工作的葛建纲老师就该问题提出三点看法:“1.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2.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忽视以人为本,那么就会危害到家庭和睦,并且不符合生命第一的观念;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生态环境,减少破坏,减少环境污染。”结合课本理论和老师的看法,我觉得学校管理者应树立这样的政绩观:

一、 脚踏实地,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首先,衡量领导效能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实现目标的程度、士气,工作业绩是客观事实。”【1】务实的学校管理者就是一切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善于学习而又不盲目照搬,力求创新又不丢掉自己的特色;
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
就是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和教师中去,要有耐心听取师生心声的习惯,要有坐下来听课、评课、教研的功夫。务实是一种对教育事业、对学校情感和责任感的体现。学校管理者就是要用这种品质和智慧来影响教师,激励教师,从而启迪整个群体的智慧,使学校真正得到发展。

二、科学管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只有紧紧依靠广大的教师队伍,从群众和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有效地谋得政绩,干出实绩。书记、校长等学校领导集体要牢记“领导就是服务,权利就是责任”的宗旨,要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理解人、爱护人。从关心教职工饥苦入手,缩短与教师的距离;
要善于同教职工共商治校大事,培养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号召教师积极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和参与学校的管理。重大决策之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如设立“教师建议奖励制度”等等;
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为教职工创造一个心情舒畅、无后顾之忧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号召管理干部要以身作则、先锋模范、带头吃苦、无私奉献。杭二中每周一全体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
嘉兴高级中学每年运动会都会有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参赛项目。这是一种充分体现团结、和谐、奋进的人文精神。他们赢得了教师的信任,博得学生的热爱。这样的教育的有效的,以此而产生的政绩是实在的、是受欢迎的。

三、“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正确而适度地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进程和绩效。新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地从学校实际出发,认清发展远景,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政绩观,因地制宜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实绩。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工作“浮于机关层面,难以顾及基层。”少数学校甚至以发展建设为缘由削减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的学校只是增加表层的东西,学校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也荡然无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高校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1】“这种因浮于机关层面而无暇顾及基层服务对象的‘本末倒置’现象,同样对大学领导者工作绩效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2】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实事求是地、高度负责地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定位自己的政绩观。尊重教师的情感、满足教师的需求、集中教师的智慧;
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是保证学校管理者创造优良业绩的关键前提。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绩者,责也,上下有责,孰能无绩;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不惜牺牲教职工、学生的利益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制造轰动效应,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师生们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不要问东城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东城做了什么;
不要问东城老百姓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东城老百姓做了什么!”只有秉持以人为本、为师生谋利益的学校管理者才是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及网址:

《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

第四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策背景: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当今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涌现出了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这样的优秀典型。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是政绩观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

不符合“正确的政绩观”的表象:

在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由于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

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
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
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
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
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以下从干部自身角度和制度保证角度两个方面来阐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部自身应提高认识,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体面,就不是创造政绩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

二、应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
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观念,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观念;
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应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事实表明,贪图安逸、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不了真绩。唯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际,多体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同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该科学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

一、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善考评内容。要从单纯地追求速度,变为综合考核增长速度、就业水平、教育投入、环境质量等方面。最后,还要探索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为人民创造突出政绩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创造突出政绩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
对无所作为、政绩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能提拔重用;
对投机取巧、欺上瞒下,热衷“政绩工程”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首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事实上,屡屡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复建设、银行坏账、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致因。

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敢于而且能够不顾百姓死活,大搞各种贻害无穷的政绩工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而我们目前的政绩评价和干部选拔体制,往往是由少数领导说了算,“在少数人中选拔少数人”。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要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现在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全能政府下的一种设计。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过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同时并存,反映到政绩考核方面,考核指标就非常庞杂。事实上,如果政府把职能真正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使民间资本真正成为社会投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政府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将会更加协调。

“正确的政绩观”名言佳句:

当今的官场,盲从现象屡见不鲜。领导说了一个观点,其下属不管是否正确,马上附和。即使说得不正确,也照样鹦鹉学舌;领导做了一件事,其下属不管是否得当,立刻照搬照抄。就算是错的事情,也照做不误。生活中的盲从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官场中的盲从却是值得注意的。拉丁美洲谚语说:“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古人认为:“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不善于质疑,只是一味地相信,“凡是书本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详情可点击申论范文《官场“盲从现象”症结》

第五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如何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产生“四风”问题的源头和要害,为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理论学习作为立身从政之本,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一种常态,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坐的各位党员领导干部大都分管一部分工作,掌握一部分权力,如果自身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很容易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甚至腐化堕落。所以,我认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党性修养,解决好“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为谁创造政绩”、“怎么创造政绩”这三个立场和宗旨问题,外正其行、内修其心,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廉洁从政这条底线,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地方各项配套规定,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做到在风浪考验面前不动摇,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失德,在腐朽文化侵蚀面前不蜕变。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应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格局。只有自觉把自身工作置身在全旗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切实树立起“一盘棋”思想,才能在推进具体工作张既跳出一域谋全局,又在谋全局中抓好一域。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发展规律,我们在推进每一项工作时,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科学制定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蛮干”。同时,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必须符合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组织工作而言,就是既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培育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干部考核机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实绩考核中正确评定他们的工作政绩。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实质是正确对待群众,努力为群众掌好权、服好务的问题。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深刻牢记并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看能为群众带来多大好处。就组织工作而言,在培养选拨干部过程中,什么样的干部敢担当、能吃苦,能够做到总书记说的一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我们就培养、选拔和使用什么样的干部。人民群众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
人民群众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出工作的成与败、得与失。组织部门考核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不是看自己怎么说,上级如何评价,而是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提高执行能力、抓好工作落实。决策的生命在于落实。正确的政绩观靠工作来体现,靠落实来保证。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当前,我旗正处于爬坡过坎、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艰巨,矛盾错综复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握好工作推进的“底线”,否则,就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好的思路、好的方案、好的措施要付诸行动、取得成效,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落实机制。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抓工作落实,就要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决策一旦出台,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一个声音传下去,一个调子喊出去,一个标准执行到底,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组织部门承担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使命,将始终坚持旗委“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论、不搞论资排辈”的用人导向,在推进全旗重点工作中考验领导班子,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考验、使用干部。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条件艰苦的地方默默无闻干事创业、具有“潜绩”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
对那些热衷于“显绩”、自吹自擂、搞虚假政绩、跑关系、找门路,群众不认可甚至反对的干部,要坚决将其从领导岗位上换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为民,勤勤恳恳奉献。

总之,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抓落实,就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


第六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如何树立正确得政绩观
“树立正确得政绩观”政策背景: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话说出了这样得为官为政之道:做官就要做出政绩来。当今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得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得政绩,涌现出了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这样得优秀典型。她们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正确得政绩观就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与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得对政绩得根本瞧法与系统观点,就是党得领导理念与执政理念得实践体现。树立正确得政绩观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必然要求。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由谁评价政绩,就是政绩观得基本问题。坚持正确得政绩观,就要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就是正确得政绩观得本质与灵魂。不符合“正确得政绩观”得表象:
在理解正确得政绩观得同时,我们也瞧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就是极端错误得瞧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得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瞧得见、摸得着得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得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得工作。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得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瞧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瞧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由于错误得政绩观,造成了许多问题与矛盾,概括起来主要就是:
一就是虚名招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得政绩妨碍党与国家得方针政策得贯彻落实,同时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与宝贵时间得大量浪费。

二就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与政府得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得时间与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影响党与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得威信。
三就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与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懒惰思想与投机心理,助长党内与社会上得弄虚作假行为与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得积极性。“树立正确得政绩观”得对策:
树立正确得政绩观,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得灵魂与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得根本目得;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得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得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得重要途径;要把党与人民得需求作为评价政绩得重要尺度,以下从干部自身角度与制度保证角度两个方面来阐述:
树立正确得政绩观,干部自身应提高认识,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解决好“政绩为谁创”得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得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得宗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范本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范本六篇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 党建工作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