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四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于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四篇】

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4篇

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篇1

“ 千课万人”心得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一事,影响着国之未来。而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在从创“奇迹”转入到“新常态”时代,世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经济;
培养当前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正是目前课改的着力点。2015年4月14日至17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活动在钱塘江畔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行。为期四天的活动,名师课堂、专家报告、省级教研员组织的现场互动点评,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荟萃而成的文化盛宴。

“千课万人”活动邀请到了华应龙、徐长青,黄爱华、刘德武等大师级教师演绎了精彩的研究示范课,还有郑毓信、吴正宪等专家做专题报告。“千课万人”的日程安排可以用“紧、满”两个字来概括,上午从8点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五节课,下午从1点30分开始到5点30开始也是五节课。真是学习的世界呀!虽然完成一天的学习有些疲惫,但是却觉得非常充实,收获也非同一般。走进名师,走进名师课堂。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课;
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确实让我这个年轻的教师享受到了一顿丰富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享受过数学大餐后,给我的感触颇多,我的总体感受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
有的课无论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渗透,还是对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发挥得相当出色,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学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一事,影响着国之未来。而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在从创“奇迹”转入到“新常态”时代,世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经济;
培养当前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正是目前课改的着力点。2015年4月14日至17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活动在钱塘江畔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行。为期四天的活动,名师课堂、专家报告、省级教研员组织的现场互动点评,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荟萃而成的文化盛宴。

专家心中的“新常态课堂”

孙晓天:新在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引导学生寻找并不是一种比讲授更复杂的教学方式,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常态化而努力是值得的。 

刘加霞教授:新常态下的数学课堂就要追求数学课程承载的多元价值。

徐长青老师:在真实中育美向善,让真实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邵虹老师: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
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课堂,是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引导”和谐共处的课堂。真正体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真正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张良朋老师:“新”非完全新,要从“旧”中来。“新”非立刻新,要从“实”中来。知能齐携手,情智不分开,耐心求长效,反思常常在。破中立起扎下根,积量变质成常态。

名师演绎的“新常态课堂”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些孩子被以往结论所牵绊,丢失了探索知识本真的能力。俞老师却并不急,一次又一次的从孩子出问题的地方开始,让孩子们在情景演示中初步认识了分数。这就是大师的教学,总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难的问题。  

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加减法》基于打通从现象到本质,明确加减法的通理、通法进行教学。在带领孩子们探究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和分数的加减法“是不是一回事”的过程中展开教学。看似随意的课堂,看似完全放手的课堂,其实正是黄老师莫大的教育智慧的展示。在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点拨、适当地引导,成就了孩子们莫大的精彩!  

张珂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饱含着她那浓浓的师生情感味,这节课中,处处能看到学生唱主角的场面: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写、学生评,学生争、学生辩,思路从学生中诞生,问题从学生中产生,素材从学生中捕捉,在师生、生生的激情互动中推动着教学进程,在张弛有致的节奏变化中动态生成,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切身感悟到了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佩服倪芳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一年级孩子在倪芳老师的带领下,从绘本故事中的古人计数到数小棒的10根一捆的“约定”中,轻松地突破了十进制和位值制的难点。孩子们学得那么轻松,却又不失深度。  

四天的专家引领、课堂教学展示,无不深刻贯穿了“新常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如果一定要给我心目中的“新常态课堂”刻画一个轮廓的话,那应该是生本的,生长的,同时又是深刻的。虽未能至,但我心向往之。

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篇2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活动。这是“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此次观摩活动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语文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一位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学导课堂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如同清澈的甘泉滋润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再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倍感亲切,于老师《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体现“一切从学生起点、发展做好准备”的观点,倡导“自学、共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交流后生成新问题,又解决问题,再生成,师生共同进步。精彩至极!

吉春亚老师的《绝对小孩》作文指导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坛常青树的扎扎实实的风采,他的课没有复杂的课件,只有简单的板书;
没有华丽的赞美,只有有效的评价与批评;
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有真实的写作。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才是一线教师学以致用的课堂。而孙双金老师用“站着读书”的观点教学《匆匆》,又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在文章细节上挑战,在结构处挑战,对原文观点挑战,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思想去读书,读出自己不一般的看法,练就学生高贵、独特的读书方式,这是多么高明的引导啊!他对文本深刻独到的解读,独具匠心的批判阅读尝试,是我追求的境界。

如何把握学导课堂,“千课万人”的专家们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引领,他们告诉我们,学导课堂要重学善导,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教师要心有学生,真正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甘心“让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引导点拨,要捕捉导的时机,讲究导的方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千课万人”带给我的,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更新,我会将“千课万人”的学导课堂教学理念带进我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篇3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又一次来到西子湖畔的华家池,走进“千课万人”教学观摩活动,用敬仰的目光追随偶像大师们的身影,观赏他们的每一个课堂动作,聆听他们的每一句课堂语言,领略他们的教学风格,体会他们的教学理念。

  本次“千课万人”教学观摩活动的主题是“学本课堂”,在学本课堂上,没有纯粹的老师,也没有纯粹的学生,老师化身为学生,学生化身为老师,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学本课堂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位学习者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一、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万事开头难,一堂好课必有一个好的导入。刘伟男老师课前首先出示:
越长口算能力越强的填空题,在学生造句后,老师宣布一位科学家的发现:(脚)越长口算能力越强,这一匪夷所思的判断激发了孩子们的研究欲望,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判断结果的需求;徐长青老师课是从一个数开始的——几幅幼儿园小朋友用图形表示的这个数,并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个数是几,使学生意识到数与形是不可分割的;俞正强老师的平均数教学,先出示了一个小朋友5次跑50米的成绩:15秒、14秒、14秒、10秒、12秒,再让孩子猜这个小朋友跑第6次可能跑几秒?孩子们通过猜测、否定、再猜测、再否定,明白第6次跑的成绩应该是一个不快不慢的秒数——13秒,可是所跑的5次成绩里并没有13秒怎么办呢?激发学生求出中间数的需求,进而寻找求平均数的方法。

  新知学习,堂堂精彩,环环绝妙。张齐华老师所上的《百分数》一课,在学生会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并能初步说出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后,直接宣布下课,从而逼着孩子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交流、挖掘百分数与分数的本质区别;徐长青老师在孩子们学会了“1+3+5+7=4²”、“1+3+5=3²”后,出示了“1+3+5+7+5+3+1=( )” 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勾股定理,并用科技馆所的一个视频,帮助孩子们体会定理;刘德武先生通过“沙和尚不在4号门”,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孩子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用思想启迪学生的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教育价值的体现,也是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浙大逸夫楼内,数学思想无处不在。

  “假定你有81个乒乓球,其中只有一个球比其他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没有砝码的天平,请问你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较重的这个球?”这是华应龙《找次品》一课中的例题,在讲解这道例题时,华老师运用“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通过假想中的第三个盘子,变一分为二为一分为三,使所称的次数做到最少;对于例题中的“81”个乒乓球,华老师又根据“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老子思想,建议学生从易到难,由两个球、三个球、四个球出发,寻找答案。老子的思想充满智慧,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和个性发展规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运用老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华罗庚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诠释了数与形的关系。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一课,通过将数转化成形,使得数的计算直观化,简单化。教学中,将小正方形的个数与算式结合起来,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白,“1”就是边长为1的一个小正方形,“1+3”表示的就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1+3+5”表示的就是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1+3+5+7”表示就是一个边长是4的正方形,而“2+3+4+5+6”就是一个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5的一个梯形……要算出算式的结果,只要算出上面图形的面积。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柏继明老师的《排队》一课,以举手→画图→寻找排队问题的解题规律为主线,层层深入,并通过改变题中的某些条件,带领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最后归纳出:没算自己时,即少数了要加1,数了两次,即多数了要减1的解题规律。

  精彩的讲座,睿智的课堂,短短几天的学习,繁忙而充实,纵观名师课堂,既没有精美的课件,又没有生动的讲解,有的只是学生创造的素材,有的只是学生稚嫩的板书,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资源,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用过程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摒弃“长成”的功利心,关注学生的“成长”,饯行教育的真谛——对生命的激励与唤醒。  乔 钧

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篇4

“千万工程”点亮“万千美丽”

作者:方问禹;

作者机构:;

来源:浙江画报

年:2018

卷:000

期:007

页码:P.8-27

页数:20

中图分类:F323.8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浙江经济;农村居民;工程;可支配收入;改革开放;农村生态;服务配套;城市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曾经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了经济大省。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物质富裕已不再是农村生活“幸福感”的唯一衡量。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对生存发展环境和农村生态尤为关注,对自身是否享受与公共服务配套尤为敏感。重民生体民意,早在15年前,浙江决策层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广大农村居民绝不能掉队,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必须比肩齐飞。于是,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大花园”,一场历时15年的“美丽接力”在浙江农村“星火传递”。

推荐访问:心得 工程 学增智 关于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四篇】 千万工程以学增智心得 “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