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5篇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5篇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理论与方法  关于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理论等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进行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5篇,供大家参考。

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5篇

篇一: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理论与方法

  关于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理论等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进入90年代后就沉寂了。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近年来还发表了一些文章,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还需要继续进行探讨。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关于中共党史学的性质

  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分歧。在1985年以前,中共党史一直是作为政治理论课开设的。1985年,高等学校的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只有各级党校和部分高校仍旧保留党史课。在此之后,一些党史学家明确提出中共党史不应属于政治学科,而是一门历史科学。这种认识,很快被党史界的大多数人所接受,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也有的认为它既属于历史学科,又具有政治学的色彩;有的仍认为它应属于政治学,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或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科学。有的还认为它既非历史科学,也非政治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的甚至认为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现实政治的一部分,等等。国家规定的学科分类,规定也不一样,国家标准局把中共党史放在历史学科,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中共党史放在政治学中。那么,中共党史到底属于历史学,还是属于政治学,或别的什么学科呢?我认为,中共党史学是一门历史学科,因为它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历史,当然属于历史学。但是,它无疑又具有政治学的特点。张友渔等政治学家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所写的导言中说:“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政治学所研究的古今中外一切政治现象,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历史称为过去的政治,把今天的政治叫做未来的历史,因此政治学与历史学水乳交融。在政治学研究中,一方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一切政治现象都要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另一方面,政治学的一些研究领域,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如政治制度史、政治思想史、政治发展史等。”i[i]历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一般来说尚且如此,历史学中与现实政治联系特别密切的中共党史,与政治学的关系就更是水乳交融,很难截然分开。可以说,中共党史学是一门带有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或政治性很强的历史学科。既然如此,中共党史学就既具有历史学的特点,又具有一些政治学的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将中共党史学的特点概括为“五性”,即历史性、科学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所谓历史性,就是它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和政治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着重研究现实问题不一样。所谓科学性,是指它像其他历史学科一样,必须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可信,掺不得半点假。正如周恩来在谈到撰写文史资料时所说的,要“存真、求实”,“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科学性是中共党史的基础和生命,只有具有科学性的党史才是真正的党史。所谓政治性,是指中共党史学与其他历史学科不一样,它是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服务的,与政治紧密联系,并受现实政治的制约。所谓理论性,也是说它和其他的历史学科不一样,即它不仅要求史实的真实和准确,而且要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重点加以研究,理论性更强,在表述上更具有理论色彩。如果缺乏理论性,中共党史研究就不能深入,表述就容易平淡、沉闷、一般化,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教育、借鉴的作用。所谓现实性,也是说它不同于历史学的其他内容,大都已经成为过去,而是同现实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内容甚至仍然是现实问题,研究它的目的也主要是为现实工作服务,具有

  直接的借鉴作用。正因为如此,有的著作非常强调这一点,甚至认为“同现实社会联系密切是中共党史科学的首要特点”。正因为中共党史学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强调它的政治性,从政治方面进行研究;也可以强调它的科学性,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就形成了几种各具特点的中共党史学。有的学者认为有两种中共党史学,即官方的中共党史学和学者的中共党史学。事实上有三种中共党史学,除了以上两种以外,还有一种民间的中共党史学。所谓官方的中共党史学,即按照官方的要求所作的研究和撰写的中共党史,它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更强调中共党史学的政治性、服务性、教育性;所谓学者的中共党史学,即学者所进行的研究和撰写的中共党史,它更多地是从客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更强调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所谓民间的中共党史学,即民间自由进行的研究和撰写的中共党史,它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更强调研究和言论的自由性。这三种中共党史学看起来确实是不一样的,并因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在很多方面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不管哪一种中共党史学,不管从哪个方面,根据什么目的进行研究,中共党史学本身的特性都是不能缺少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例如中共党史学的科学性,不管哪一种中共党史都是应该具有的,离开了科学性,其他方面就站不住脚,就无从谈起,没有什么价值。其政治性也是不能回避的,不具有这种政治性,就具有另外的政治性,因为它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问题非常敏感,有的问题本身就是现实政治问题,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写出来,都会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不是这样的政治影响,就是那样的政治影响。所以,不管哪一种中共党史学,不管从哪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中共党史学的性质和特点,都是应该注意的。

  二、关于中共党史学的体系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王仲清主编的《中共党史学概论》一书的体系,即着重论述中共党史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以及中共党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史料及其应用与校勘、人物年谱传记的编写、史学批评、地方党史研究、党史工作者的素养等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共党史学应该由党史本体论、党史认识论、党史方法论三部分组成。所谓党史本体论,指的是对于党的历史过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所谓党史认识论,指的是对党史研究的特点和功能、主体和客体、主观性和客观性、阶级性和科学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等问题的认识。所谓党史方法论,指的是关于党史研究方法的理论。党史本体论是党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最高层次的理论,党史认识论和党史方法论则是它的基础,三者构成了“三足鼎立式”的立体结构。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共党史学包括理论和方法两部分。党史学理论包括最高、基础、反映三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属历史哲学;反映层次指的是全国党史、地方党史、专门史,是反映历史过程、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层次是指党史史料。而党史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性质、作用、范围,大体上可分为基本方法、具体方法、特殊方法三个层次。基本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具体方法是指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党史的各种具体方法;特殊方法是指仅仅适用于党史领域某些专门分支学科或某些领域的特殊方法,包括数学计量方法、统计方法、图表方法等。这几种观点,都有道理,但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我认为,中共党史学的体系是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共党史学概论,诸如什么是中共党史,中共党史学科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中共党史的体系和分期等等;(2)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3)中共党史的研究方法;(4)中共党史学史,即中共党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包括各个时

  期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理论观点、重要著作、史学流派等等;(5)中共党史文献学和史料学。文献学主要是关于中共党史文献的搜集、整理、鉴别、加工、研究、编纂、出版、利用等方面的学问,也包括传统史学中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考证学等有关的内容。史料学除了关于书面文献、视听文献等方面的学问以外,还包括关于文物、遗迹、遗址等实物史料,口述和口碑史料等等方面的学问。(6)中共党史编写学,即关于各种类型的党史论文、著作、读物如何撰写,各种党史资料如何编纂等方面的学问。对这个方面一般不大注意,事实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应该加强研究和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7)中共党史研究主体学,即对于党史研究工作者的要求和应具备的素养的研究。只有包括这些方面,中共党史学的内容才比较全面,体系才比较完整。

  三、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

  中共党史既然属于历史学,当然应该以历史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历史学的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强调以唯物史观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可是在实际贯彻中,有些方面没有贯彻好,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其一,没有完整准确地领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时是各取所需,片面地加以理解和运用,有时甚至加以歪曲,为我所用,或将一些“左”的错误观点附加到唯物史观名下而加以坚持,结果导致了党史研究的“左”倾和错误。其二,以唯物史观代替具体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缺乏对历史事实的深入分析,存在“贴标签”的现象,导致了党史研究的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其三,没有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加以贯彻和运用,致使一些解释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导致了理论指导的滞后性。现在,我们仍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共党史的研究,但有两个方面应该加以注意:一是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领会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不要以后来附加上去的那些不准确的甚至错误的东西加以指导;二是应该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对唯物史观作出新的解释,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加以贯彻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共党史的研究。历史学的指导理论,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它和唯物史观虽然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互相包容,密不可分,但二者还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二者研究的范围不同。它们研究的虽然都是人类社会,但历史理论一般只研究过去,唯物史观不仅研究过去,而且研究现在和未来,因此它研究的范围更宽广。其次,研究的层次不同。历史理论一般是关于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讲的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具体规律;而唯物史观则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理论,属于历史哲学,对历史理论起着指导作用。因此,中共党史研究不仅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还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作为具体指导。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内容,由于理解不同,归纳也不同,王仲清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应用》的讲稿中归纳了6点,后来在他主编的《中共党史学概论》中归纳了8点,张静如、侯且岸在《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纲》中也归纳了6个方面ii[vi]。我认为,这些归纳都有道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体系,它是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包括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二、社会结构理论:包括经济结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治结构(等级、阶级、阶层、政党、派别),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思想体系),群体结构(家庭、宗族、社区、民族、群体、组织)等。三、社会运行理论:包括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运行机制(社会控制、社会保障、社会激励、社会问题及治理),社会运行状态等。

  四、社会发展理论:包括社会发展动力(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等),社会变迁及发展阶段,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的规律性,量变与质变,进化与革命,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因果关系与周期性等)等。五、历史研究方法:包括从事实出发(现象与本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归纳比较),历史主义,阶级分析,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等。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论以外,中共党史研究还应该大胆吸取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的正确理论,以及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成中共党史研究的专门理论。只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指导才能具体化,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四、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

  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也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如前面所说的从事实出发(现象与本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比较)、历史主义、阶级分析、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等等。同时,应该大胆吸取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的一些有用的方法。在1997年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中共党史师资班上,我曾经介绍了十种中共党史研究易于采用又较为成功的研究方法,这十种研究方法是:比较史学方法(又称历史比较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即时史学方法(美国称为瞬时史学)社会史学方法,,心理史学方法(又称心态史学方法),文化史学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领导学研究方法,长时段研究方法,并提出应该开阔视野,不要只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角度研究中共党史,应该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放到整个中国现代史的范围内加以考察,因为中共党史只是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如果从现代中国的角度研究中共党史,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可能就不一样。于沛主编的《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也介绍了城市史学、家庭史学等九种新的分支学科。张静如和王炳林在《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又提出了逆向考察法、系统方法、假说方法和模糊方法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用的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共党史学中都应该大胆地吸取、借鉴和应用。只有大胆吸取和借鉴各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把中共党史学与各门学科进行交叉和结合,才能使中共党史研究具有生命力。要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就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现在很多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人,平时注意党的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他方面的书看得较少,知识面比较狭窄,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和要求不相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去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只有知识面宽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掌握了,才能互相结合,融会贯通。

  五、新世纪中共党史研究应该注意和加强的问题

  现在的中共党史研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做得不够。在这方面有三种倾向:一种是囿于传统的结论和观点,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事件采取不同的标准,不敢实事求是;一种是继续坚持僵化的观点,或者把研究当作宣传,只准讲成就,不准讲缺点和错误,连党已经做出决议的事也不能讲,甚至把错误的也要说成是正确的,不能实事求是;另外一种就是虚无主义,否定一切,抹杀成就,同样不能实事求是。在新的世纪,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主要努力方向,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使中共党史研究成为科学。第二大问题是对中共党史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理论,而中共党史学至今没有自己的专门理论,因此很难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学科。要使中共党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加强中共党史学理论的研究,构筑起中共党史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三大问题是研究具体问题比较多,研究深层次的问题比较少,比如中共党史的发展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在新的世纪,中共党史应该更注重深层次的研究,力争从更深的层次上回答有关的重大问题,使中共党史研究更具有深度和说服力。

  

篇二: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深化党史研究必须坚持以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尤其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惟有如此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指导问题

  科学理论的基本价值在于向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事实的界说和解释,引导人们获得对客观事实及其联系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指导是进行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开展包括历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没有理论,不能构成史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因为,史学决不限于记录人类的历史活动,而要对人类社会运动过程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因此,理论指导和理论思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党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中共党史研究而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尤其应当把解决理论指导和理论思维问题放在首位。

  一、为什么提出党史研究的理论指导问题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从党的活动揭示党的事业和党自身发展规律,进而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党史研究中,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重要。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保证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真正实现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提高党史研究水平,推动党史研究深入发展;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使党史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和逻辑的力量,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第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创造性的发展,其影响几乎波及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马克思:“19世纪没有一位思想家能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对于全人类有着如此坦率、准确和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许多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的社会科学家的学说都同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的马尔库塞、法国的萨特和意大利

  的葛兰西,都曾经是西方世界一个时期最有影响的学者,都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代公认的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者,包括法国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吉登斯、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詹姆逊等,都是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大师,他们对马克思的思想都在相当程度上持肯定态度。对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尤为重要,也尤为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可以解决为什么人服务的价值观问题,还可以解决怎样观察和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今天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其中一些学科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有的学科本身就是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凡带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的学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即使是那些不带意识形态属性、政治属性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也具有指导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帮助研究人员把自己从事的学术事业与人民、与社会主义祖国联系在一起,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概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指南。

  第二,进行历史研究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研究历史,不仅要回答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史学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叙述历史事实,而且要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复杂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理清它的骨干和脉络,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史学工作者在做研究时,都需要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总是会秉持一定的理论。而要有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历史,才能够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明辨是非,使历史得到更清楚、更准确、更全面、更辩证的反映和解释。能否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是历史科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指出:“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一样,马克思是当代历史科学的奠基人。”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分析道:“今天仍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

  力的唯一的‘历史哲学’,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甚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抱有不同见解的历史学家,无一例外地交口称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对他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启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巴勒克拉夫本人就是这样一位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李大钊曾明确指出:“人生的、物质的、社会的、进步的历史观可称为新史观”,只有新的唯物史观才是“奋兴鼓舞的历史观,乐天努力的人生观”。他运用唯物史观观察中国历史和现实,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陈垣、吕思勉、胡绳、何干之等都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历史研究,说明并解决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才使学术研究在原有基础上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我还要引用中国史学会原会长、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的一段话来说明老一辈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切身感受。他说:“在众多的理论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使历史科学真正变成科学。这并不是一句套话。像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一般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进大学的。”“我们只是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后,作了比较以后,才觉得眼前顿时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原来千头万绪的历史现象似乎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能够从根本上得到科学的完整的解释,并且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正确,这是任何学说都无法比拟的。我们这一代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体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见到任何一种学说能够从根本上代替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指导作用。”

  第三,学科特点决定党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中共党史学是带有鲜明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具有历史学和政治学双重性质。说它是历史学,是因为它主要不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理论,而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是一个大的专门史;它主要不是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说它具有政治学属性,是因为与其他历史学科相比,它具有更强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特点。所谓政治性,也就是平常说的党性、革命性、阶级性,是

  指党史研究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研究者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与政治紧密联系,并受现实政治影响和制约。所谓理论性,是相对于历史学的其他内容来说的,即它不仅要求史实真实、准确,还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分析,在表述上更具有理论色彩,并对党的思想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加以研究。所谓现实性,是指它同现实社会有着紧密联系,有的内容甚至仍然是现实问题,研究它的目的也主要是为现实服务,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党史研究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特点,决定了它需要有更明确的立场意识、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决定了它比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更需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党史工作要推动学术繁荣,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把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任务认真抓紧抓好。而要深化党史研究,就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史学科自身发展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的历史。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记录和反思。这种记录和反思,一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民主革命时期,出现了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发展》、李立三的《党史报告》、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等一大批党史著作。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解释一切历史现象的理论基础。各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史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成为党史学科学发展的指南和灵魂,党史研究的科学化、学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史研究取得巨大成绩,整理出版了大量原始档案材料,系统研究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涌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大量高水平的党史权威著作,创建和完善了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这一时期党中央作出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党的历史的新的纲领性文献。但是,

  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史研究的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党史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精品力作还有待进一步打造。党史研究和宣传还不时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坚定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党史研究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党史研究科学化水平。

  二、坚持以哪些科学理论指导党史研究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史研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唯一基础”和有力武器,就是其基本原理,就是贯穿其基本原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世界观方法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且已被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理应成为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当然,党史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要把经典作家说的话都当作套话和标签,不是要用它去任意剪裁历史使之适合于某种理论图式或某种现实需要,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历史,总结新的规律性认识。至于经典作家就某个问题甚至是历史问题发表的具体意见,则不一定完全符合今天的实际,切不可把它们奉为不可改变的教条。经典作家那些不太符合今天的客观实际的某些具体论断可以修改、可以补充,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世界观方法论不会过时,永远是指导我们观察问题、研究学问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观党的历史,就包括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探索、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包括在这两大理论成果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站在新的思想高度深化党史研究,必须坚持以两大理论成果为指导,尤其要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惟有如此,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科学理论的具体化。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具体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是党史研究的对象,更是影响党史研究方向、科学总结和正确评价党的历史的坐标和依据。今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观察和评价历史上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显微镜和参照系。因此,党史研究工作者必须注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运用。

  第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为历史研究指明了前进道路,开辟了光明前景。然而,它并不能代替历史研究,更不是史学理论的全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重点探讨诸如历史学的性质、对象、任务、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历史材料的收集鉴别,历史著述的编撰,历史认识的检验,史家应有的基本素养,史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唯物史观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过程和最一般的规律,它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历史研究的指南。而史学理论所研究的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具体规律,它可以为唯物史观提供具体的内容。唯物史观和史学理论之间是一般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它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对于党史研究的指导作用,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因此,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指导党史研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研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必须坚持把党史研究当成党史部门的主业,始终将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统一,正确处理好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做好“治史”工作,也注意做好“存史”工作;必须重视党史研究队伍建设,提高党史研究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坚持“开门办史”,形成党史研究的合力。这些经验,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是构成中共党史学的重要内容,是党史研究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后开展党史研究必须继续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党史研究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很多,原理、观点、结论也很多。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也就是其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了这个活的灵魂,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第一,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坚定党史研究的立场。立场问题极为重要,它要解决的是人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的利益目标人群问题。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立场是具体的,它主要通过主体的政治态度、行为道德、价值标准表现出来,最典型的表现为政治态度。“我们

  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这种宣示,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准确概括。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是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称:“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正是站在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立场上,马克思、恩格斯贡献其毕生精力和智慧,探求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道路。马克思主义始终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立场,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和福音。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首先就要做到始终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立场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牢牢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这是一个关系党史研究根本方向的首要问题。

  第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端正党史研究的观点。美国新史学倡导人鲁滨逊指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学家没有弄清的事物提供了科学解释”。这种科学解释的根源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这里先说“观点”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者是人们对后者经过头脑思维判断后形成的主观认识和看法,而后者则是前者形成的理论基础和依托。坚持科学理论对党史研究的指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种基本观点。一是世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坚持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历史事实

  的具体存在和内在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动态考察历史现象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把意识现象归结于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尤其重视经济社会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思潮时,要注重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尤其是要分析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三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社会历史中必然存在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的作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肯定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强调“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同时也承认英雄人物、领袖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研究党史时就要做到胡乔木所说的“四面八方”,不但要注重反映党和党中央的活动,还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跟党合作的朋友和广大党员的活动。

  第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丰富党史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仅提供了正确解释和阐明历史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理论和方法是统一的。对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的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深化党史研究必须强化方法论意识,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深度,提升研究水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笔者认为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有四种: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引导我们既不脱离现象去凭空认识事物的本质,又不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透过历史现象去抓住历史的本质。二是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只要在人类社会中阶级还没有完全消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就不会过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分

  析历史现象和历史活动,才能取得接近历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在党史研究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研究中,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坚持运用这种方法。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解决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详细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主客观条件等因素,以期取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四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相一致,是辩证思维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和理论结构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就应当从那里开始,而思维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进一步发展的反映。历史与逻辑统一方法是进行历史研究所必须采用的重要方法,只有坚持这一方法,才能从研究历史现象中获得对于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应当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体系,其运用于党史研究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既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四、切实提高党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培养史家的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的优良传统。其中,对史家理论素养的要求是很高的。“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由此可见,作为古时候的一名优秀史家,不研究理论也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党史研究人员,更要在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尤其要注重提高理论素养。主要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坚定信仰。在当前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条件下,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多元化。作为党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做到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过,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多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伟大成果,经受住了实践和时代的考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史研究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正确向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繁荣发展党史研究的内在需要,始终是党史研究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前提。

  第二,加强学习。学习是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特别强调以时代眼光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884年,恩格斯在致福尔马尔的信中就指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凝结着经典作家的心血和智慧,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可谓博大精深。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我们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特别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史研究,因此,也要强调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读经典著作,必须做到精读。所谓精读,一是抓住重点,二是反复研读,这样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目的。

  1939年底,毛泽东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提高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经典作家崇高风范、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上,还要注意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经典著作,掌握其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历史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但它并不是保证百事亨通的灵符;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道路,但却不能保证研究者可以躺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舒舒服服地摘取科学研究的果实。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简单照搬它的现成结论,用它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用它裁剪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而是强调要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党史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掌握史料、弄清史实、分析研究上奋发努力。“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四,总结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空前而不绝后”,它的生命力就体现在这里。毛泽东还说,马克思这些老祖

  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要注重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通过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党史研究应当为这种理论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推进中共党史学理论创新。要注重把党史研究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进而指导新的实践。要在运用理论、总结经验、创新理论的螺旋式发展中,推进理论随着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理论之树常青。

  在提高党史研究人员理论素养问题上,各级党史部门责无旁贷。要充分认识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守土有责意识,切实把提高研究人员理论素养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理论创新推进一步、理论武装跟进一步,切实抓好党史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要充分认识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第一位任务的重要地位,教育引导有关人员自觉在研究工作实践中提高理论素养。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机制,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研究著作得到褒奖,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得到制止。要在组织领导、学习阵地、学习机制等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理论素养的良好氛围。

  

篇三: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共党史是一门历史学科的研究

  作者:郎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1期

  【摘要】中共党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已被众多做党史研究的学者们所公认。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全过程的纵向学科,注重的是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那么,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疑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

  【关键词】中共党史;历史学科;唯物史观

  中共党史学科性质与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各界学者。对于中共党史的学科分类也是众说纷纭,学者们各持己见。近几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思考。至今笔者关于中共党史的归属问题提法总结了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认为中共党史应属于历史学科;第二,认为中共党史属于政治学科较为适宜;第三,认为中共党史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四,认为中共党史既不属于历史学科,也非政治学科,它就是中共党史,应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一、中共党史的性质

  一门学科的性质对于学科的发展启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该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空间。中共党史是什么性质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哪个门类,与其他相关学科是什么关系,这是中共党史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共党史学概论必须首先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中共党史,即中国共产党党史,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的历史全进程及其规律,着重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挥其社会功能。对中共党史学科性质的看法,大多数学者已逐渐趋于一致,张静如认为“凡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不管它是整体的、断代的、或者是分类的,都应归属于历史科学。”然而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一门纵向学科,属于近现代历史里的一部专门史,其性质自然应当归属于历史学科。在历史学分类和政治学分类两个方面上,中共党史确实是以历史学为主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含有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我们不能因为它曾经作为高校的政治理论课而片面的把中共党史在归属上列入政治学科之下,它较强的政治性,仅属于学科的功能范围。在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这两个方面,中共党史确实是以历史学科为主的,可以说是带有政治学科特点的历史学科。因为它主要不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理论,而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主要不是从政治学科的方面进行研究,而是从历史学科进行的研究。较之一般历史学科,中共党史学尽管具有更强的历史性、科学性、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但本质上无疑应该属于历史学科。

  二、中共党史研究的是党的发展过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尽管中共党史属于哪个学科有众多的观点看法,但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学术界并无异议。但具体是属于哪个门类的社会科学分歧之大,说法之多,不能统一意见,主要还是学者们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因此明确研究对象是确定其性质的关键要素。

  科学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事物的运动形式及其所呈现出的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揭露它们错综复杂的关系,研究对象就会千差万别,从而使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关于这种观点,恩格斯和毛泽东都曾作过阐述。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对事物运动形式与学科分类的关系进行过分析。他认为:“运动着的物体的性质是从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的,因此,科学的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不仅自然科学有自己的运动形式,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中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运动形式。因此,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特殊的矛盾性决定了学科的分类。他提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由此可见,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要想确定学科的性质,分析其运动形式,找出其特殊的矛盾是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现象的历史发展结果。从他诞生以来,其自身不仅随着中国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的演变,而且同社会关系的各方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他的运动过程与国民党等其他政党的运动过程有所不同,也区别于近代中国以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的运动形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殊运动轨迹。想要对这个运动过程作出明确的阐明,必须从纵向进行分析研究,即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其他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这方面,毛泽东曾经作过界定。1943年3月,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研究哪一些,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姑且不论研究了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就研究了全过程,但指出党史研究要以党的发展全过程做研究对象,则是正确的。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符合整个历史学研究对象的总体规定性,从而成为整个历史学的一部分。因此,说中共党史是一门历史科学。

  三、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那么,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疑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举凡社会科学,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但每一学科又有各自的独立的理论,如法学有法学理论,艺术学有艺术学理论,军事学有军事学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无疑要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可他们并不把唯物史观作为自身体系的内容,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不易混淆。这大概与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只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有关。历史学科就不一样。历史学科也应该有自己学科的理论,那么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论是什么关系呢?多数研究学者指出,唯物史观同历史理论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基础,是指导,不能代替后者,否则会导致历史研究的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尽然。作为历史学科的党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也和一般历史学科一样,只是由于党

  

篇四: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注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新方式方法

  一是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培训。加强对老年大学各班级临时党支部书记培训。系统学习党史,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办实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各班级临时党支部书记要积极营造党史学习氛围,利用班级微信群、宣传栏广泛宣传,带动本班学员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

  二是要上好微党课。老年大学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老干部、老党员,有的甚至是老专家、老劳模,大多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较强,社会阅历丰富,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制定好党史学习,每学期安排1-2课时上专题党课,或是课前5-10分钟上微党课,将党课教育与学员专业课、教学服务管理中心工作融合起来。授课者可以是专家、或是党史理论水平较高的管理者,也可以从学员中挑选老专家、老劳模现身说法,充分挥老专家、老英模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利用亲身经历,在课堂上讲述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故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是要挖掘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拓展学习载体,将革命遗址开辟党史学习教育“教室”,文物史料作为“教材”。将绵阳市南山烈士陵园、江油市武都镇青林口红军桥遗址、王右木纪念馆、平武县红军碑林,梓潼县“两弹城”等红色教育基地开辟为党史学习“教室”,组织老年学员代表前往红色基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学誓词、聆听革命故事、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方式,增强学员知史爱党、爱国的思想自学和行动自觉。

  四是要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老年志愿服务送文艺进基层活动。发挥学校各舞蹈班、声乐班学员专业优势,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向基层群众献红歌、讲红军故事,跳军民鱼水情深的舞蹈,通过文艺学演出,歌颂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千秋伟业。

  总之,各级老年教育机构应注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方式方法创新,把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营养”转化为推动教学服务管理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始于学,止于做。努力推进教学服务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篇五: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建制度体系研究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党史·党建1.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经验研究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4.十六大以来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5.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研究6.中国共产党专题史研究7.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与事件研究8.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分时期综合性研究9.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与重要人物研究10.《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7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研究11.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研究12.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研究13.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经验研究14.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经验研究1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历史经

  验研究16.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

  经验研究17.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经验

  研究18.改革开放以来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与经验研究19.改革开放以来党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

  革的实践与经验研究20.改革开放以来党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

  一的实践与经验研究21.十六大以来党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经验研究22.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社会公正思想研究23.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历史研究24.中共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25.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26.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研究27.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与启示研究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的方法途径研

  究

  29.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研究

  30.坚持从严治党、消除“四大危险”问题研究3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32.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方法途径研究33.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

  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研究34.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

  建制度体系研究35.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研究36.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研究37.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研究38.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研究39.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40.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研究41.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42.完善机制、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质量研究43.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研究44.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培养链研究45.加强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46.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研究47.党员队伍规模问题研究

  

推荐访问:党史中有哪些科学方法 中有 党史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