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英教育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该立身何处【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精英教育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该立身何处【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精英教育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该立身何处【完整版】

 

 精英教育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该立身何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中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专业人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技能型实用人才短缺的关键环节。中等职业教育在全民长期追逐精英教育的背景下,从质量较好、规模较大走向低谷,现在又从低谷开始走向兴起、复苏。

 20 世纪 70 年代,伴随高考恢复,中考也逐渐恢复。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不少初中毕业的孩子通过考试进入了各种类型的中等专业学校,时称中专,毕业后通过国家分配的形式,走向了各级各类岗位。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的职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断层和拥挤扎堆两个极端:有设计蓝图的工程师,却少了实施蓝图的劳动者;手持耀眼的大学文凭,人山人海挤招聘,亟待专业技工人才的大小企业却门庭冷落,欲招无人。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整之路举步维艰!眼下,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在中央的领导下开始兴起,但是能像德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既稳定自然又平和地发展吗?我们要客观地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科学公正地解决问题,使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办好。笔者认为,发展中职教育,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实践成为教育的试金石

 要彻底打破从中央到地方在用人制度上唯学历文凭加分数的桎梏,要重品德重能力。像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注重的是行动力而不是学历,所以初中毕业后 15-19 岁的年轻人,三分之二都选择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他们有老师有师傅,有学习有实践,而不是坐在高中的教室里全天候地学习,经过 4 年左右的教育培训,成为一个熟练的劳动者融入社会。所以,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国际领先,也难怪仅有 800 万人口的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 20 多位。他们注重的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注重的是能力。而我们国家呢?一张文凭闯天下。没有高学历、好的文凭,就意味着此生没有好的发展、好的前程,在这样的环境下说不追或不让片面追求升学率可能吗?高考能不起指挥棒的作用吗?所以,片追、直追、猛追、死追,还是体制在左右!

 试想,全国上下,在用人上,从国家机关到地方,从国企到私企,取消了文凭的准入门槛,转向思想道德准则的考查和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择优而用,高考这根指挥棒还灵吗?所以,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应该敢于舍弃,废旧革新,不应该只抓一些枝节而避开了起掣肘作用的本源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旧传统理念“学而优则仕”和新传统观念唯学历分数,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打开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局面,才能真正减负,才能有真正的教育。

 二、建立全民教育的责任意识

 传统文化的承袭要有后来人,修行要待师傅领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课堂更应该在社会上,而不是限制在校园、教室。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顶岗实习、实训、半工半读的路子始终走不出去,国办民办企业都不愿意接收相关专业的实习生,师傅更不愿意带徒,一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二是增加了负担。严重缺乏全民教育的责任意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这点上,我国与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全民承担教育培训下一代的责任意识形成了特别明显的反差。

 三、畅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眼下,从初中毕业的孩子,首选的是普通高中,被淘汰后无奈之下选择了职业教育,出现了第一次碰壁;就读中职三年后,由于家长及本人继续接受教育的渴望,报考对口高职,结果在 5%的指标限制下,再次被淘汰,出现了第二次碰壁。而此时的普高升考大学的升学率已超 70%,差 65 个百分点!理应向中职类学生敞开大门的高职院校,反而抬高了中职生的准入门槛,得分率必须在 55%-85%才有可能进入本该属于他们就读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反而对普高生敞开了大门,200 分左右,得分率在 27%左右即可考入,低点相差近 30,高点相差近 60 个百分点,这合理吗?严重缺乏社会公平,它挫伤了家长送孩子就读职业中学的积极性,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现在的机制,他们普遍认为读完普通高中,通过高考之后,再选择也不迟。若按现行的机制,普职招生不实行强制的计划管理,由考生和家长志愿选择,普职比别说 6:4、5:5,就连 5:1 也难以达到!诚然,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是一种就业教育,无可非议。那么,普通教育就

 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只有到高校毕业才关注就业?只有涉及稳定问题才临时抱佛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这样的教育起码不算成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体制起码说不够完善不够科学。

 从就业来讲,在我国盛行的学而优则仕的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甚至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歧视,薪水自然不会高,普遍地讲,他们很难得到好的发展。

 升学门槛高,就业不畅,发展受限。这样的条件下,谁还情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呢?所以应做出大的改革和牺牲,否则难以可持续自主协调发展。

 四、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本来职业教育的成本比普通教育要高 2-3 倍。中央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了高职院校,投入是很大的,但对中职的投入却比较少。在中职就读的学生,95%享受不到高职院校优越的条件,更多的是让普通中学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享受了,这更让中职生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走下去,一路更艰难!在投入上,地方投入是比较少的,地方上较少的投入,加上中央的投资进行集中建设,理应面向人人的教育,结果又只面向了一部分,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和均衡发展的原则。办重点校,贪政绩工程,职业教育仍然摆脱不了精英教育的思维模式。真是上头热、下头冷,上头均衡、下头偏!不在这一极端,就在那一极端,高谈和谐科学,实践却差之甚远。

 教育是事业,需要热衷于事业的人做,教育是科学,更需要懂科学尊重科学的人来办。面对复杂的办学环境,中等职业教育应如何发展、

 前行,需要各级政府,需要每一个国人深思。目前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术工人的培养和使用正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思路,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中职教育之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

推荐访问:标签 立身 职业教育 精英教育模式下 中等职业教育该立身何处 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