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生态科学6篇

篇一:林业与生态科学

  

  huanjingshengtai环境生态论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系◎杨建华摘要: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仍处于一个低层次阶段,森林资源在环保策略影响下在缓慢增长,林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目标。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这是影响林业产业的主要原因。想要发展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对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系进行分析讨论。关键词:林业产业;生态建设;联系分析林业产业是目前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活动逐渐频繁的前提下,生态环境面临较大的危机,需要正确利用森林资源来保证生态建设活动的正常运行。当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相关污染都对人们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有影响,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才能让生态建设活动得到积极有利的支持,也能让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活动有更密切的联系。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概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维系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迅速普及,让人们对森林资源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城市得到了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环境却日益出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对人们生存有威胁的问题,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环境不断出现问题的前提下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林业产业亟待开发,森林系统的平衡需要正确的科学手段来进行维系[1]。我国的林业经济目前为止依旧具有较广泛的发展空间,人民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生态学以及林业经济之间的联系要有更高的重视,确保林业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主要用于设计生态系统,具体的技术原理则是根据生态控制论的理论知识,来构造出林业资源以及森林生态的发展计划。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分支是森林种植、采伐以及旅游业等,广泛的涉猎面,让深林生态建设有更广泛的发展基础和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保护过程中,依旧无法避免的生态污染以及林业经济无法快速增长。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坚定的决心,相关产业也需要尽快恢复和保护,正确尽快找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让林业产业有一个更好地发展效果[2]。二、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我国传统的作业模式让环境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经常被忽视,大量的耕种和砍伐让森林资源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态环境会受到影响[3]。木材的种植量目前也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森林资源面临较大的危机,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就是森林资源,所以想要保证林业生态建设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需要遵循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规律。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是互补的,当前林业产业的经济基于大量的森林资源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计划,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可以为环境建设作出贡献,除了给森林资源一个重要的恢复期,还应该大量种植林木,让林业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为环境建设做铺垫。生态建设可以让林业经济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减少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情况,可以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确保二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做贡献[4]。三、未来前景设想林业建设以及林业产业对生态建设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未来想要确保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质量需要重视森林资源的开发,确保政府具备正确的扶持政策,国家研究人员以及生态建设的专业团队需要根据政府的政策对森林资源进行正确的规划,让林业产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首先需要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来改善土地资源情况,森林资源有一个正确的恢复时间才能为后续的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林业部门需要制定出适合部分地区发展的林业计划,无论动植物还是微生物等相关的影响因素都需要被考虑在内,这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态环境为重要前提,确保不破坏天然林地,并且保证林业产业的经济利润[5]。最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确保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之间密切的联系,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科学引进相关物种来为林业产业做出最正确的示范,激发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潜能。例如,家禽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可以作为微生物来转化为森林资源所需要的养分,既节省了部分施肥成本又可以让生态环境得到正确的发展规划。四、结束语尊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发展林业产业是当前的主体政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计划需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目标。林业产业的传统模式需要通过科学方式进行优化,建立完整的营销、发展渠道可以让产业价值不断提高,采用积极措施转化之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联系会更加密切,生态建设目标可以让林业产业产生最大的价值。(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林业和园林局蔡家榨林业管理站)参考文献[1]张海雁.论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系[J].农家科技,2019,000(003):134.[2]胡建硕.对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的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000(003):91.[3]武洪威.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000(005):134-134.[4]刘双.试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9,605(12):184-184.[5]史永凤.试论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05):170.159

篇二:林业与生态科学

  

  项目名称:森林对

  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

  推荐单位(专家):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国家林业行业公益重大专项及其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本项目依托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FERN),选择若干具有良好森林研究积累和特色的核心或重点站,统筹城市城区和郊区,以阻滞吸收PM2.5颗粒物为目标,分析植被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生态机制;提出代表区域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适宜树种;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定量分析和评价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确定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最终完成森林对PM2.5阻控技术研究。

  本项目研究成果量化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阻控作用方式,将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过程可以分为沉降作用、阻滞作用、吸附作用和吸入作用;提出了一套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技术,通过水洗、电镜扫描、活度相关等方法从叶片、单株、林分、生态系统4个尺度提出了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构建了森林阻滞颗粒物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考虑局地和微区域污染特点,选择油松、侧柏和栓皮栎等60余种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筛选出了城市高滞尘树种,并建立了森林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优化配置技术。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工作更加严谨、评估步骤更加简易、评估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完善了我国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使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项目攻关团队能够搞清楚森林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更好的发挥森林在防霾减污方面的功效,为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和雄安新区林业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为建设绿色中国贡献力量。项目开展中,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和研究成果,相关报道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森林防霾治污作用的认识。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规范”,推广示范林的净化大气污染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软件登记著作权7项;发布林业行业标准3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5篇、CSCD50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11名。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完成单位

  排名

  研究量化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作用方式,认为植

  被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过程可以分为沉降作用、阻滞作用、吸附作用

  和吸入作用;提出了一套森林阻滞吸北京林业大学

  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技术,通过水洗、电镜扫描、活度相关等方法从叶片、单株、林分、生态系统4个尺度提出了森林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监测方法,构建了森林阻滞颗粒物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在城市污染环境下的高滞尘健康树种选择和提高现有林木阻控PM2.5功能的合理结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方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做出了贡献。提出了:考虑树木滞留

  PM2.5等颗粒物能力、抗污染能力及局地污染特点,按污染程度分区和绿地2类型选择适合树种,使滞尘能力较常规造林提

  高

  20%以上,而五年补植率能够从

  5%~15%降到

  1%~5%,大大降低补

  植成本;构建大幅提高绿地滞留

  PM2.5等颗粒物的配置模式和结构,采用高颗粒物阻滞模式时可比传统模式提高

  50%以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

  对本项目的贡献

  探索植物叶片PM2.5的研究测定方法,在测定典型树木叶片PM2.5滞尘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叶片、个体、林分

  究中心

  和生态系统等尺度

  森林阻滞吸附

  PM2.5的能力,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植物叶

  片阻滞吸收PM2.5能力与环境植被等特征因子的相关模型,定量核

  算了生态站点森林阻滞吸收PM2.5的能力和研究区森林阻滞吸收PM2.5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分析全国颗粒物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典型时段、典型区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颗粒物

  变化特征,分析森林植被对颗粒物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估森林对颗粒物污染的防控作用。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郊野公园工程、湿地恢复等平原造林工程,辐射北京市怀柔、昌平、平谷、房山、门头沟、密云、延庆等七个区县,以低PM2.5造林配置模式和抗霾树种筛选技术为主题,集成了点状、线状和面状景观生态林的有效调控

  PM2.5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了

  “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格局,本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6.8%,比5年前提高近12%。新增造林面积57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47.1万亩。实施创新技术后,有效抑制了沙尘危害,发挥了森林植被绿化环境、防沙减霾的作用。依托“森林阻控PM2.5等颗粒物的优化配置技术”、“森林植被阻控

  PM2.5等颗粒物的功能评价技术”、“高滞尘树种筛选技术”等技术成果,在上述地区共举办各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班累计16次,共培训技术及管理人员3100余人,有效提高了区县农民的技术水平,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

  知识知识产权具体产权

  国家

  授权或申请授权证书权利(地号

  日期

  编号

  人

  名称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

  类别

  面向植物吸附PM2.5能力定量分析的环境模拟实验箱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区)

  余新晓,孙丰宾,ZL20131002014-140577808.505-21305北京伦小秀,张振明,林业樊登星,张红霞,大学

  阮氏青草,刘萌萌,刘旭辉

  北京王云琦,梁丹,杨林业松楠,李昂,张大学

  璇,张婉晴

  北京余新晓,刘旭辉,贾

  林业国栋,孙

  丰宾,陈俊大学

  刚,莫莉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状态

  授权发明专利

  中国

  专利权有效

  授权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31012015-172281989.607-15714专利权有效

  授权检测林带内

  发明PM2.5质量的专利

  方法及装置

  授权发明专利

  授权发明专利

  绿篱植物林下降水截留装置

  测量树枝吸附的可入肺颗粒物数值的方法及装置

  检测片状林地内的PM2.5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中国

  中国

  中国

  ZL20141082018-50100.301-21专利权有效

  中国

  ZL20141062016-218853518.508-167信忠保,蔡梦凡,专利权余新晓

  余新晓,贾国栋,杨芝歌,樊登星,专利权牛健植,张振明,终止

  张学霞

  有效

  ZL20121042014-136430010.X

  03-138申请发明专利

  201410855688.1北京余新晓,刘旭辉,林业贾国栋,孙丰宾,大学

  陈俊刚,莫莉

  北京余新晓,陈俊

  林业刚,孙丰宾,伦大学

  小秀,贾国

  栋,专利权无效

  申请森林内大气颗发明粒物的干沉降专利

  通量检测系统

  中国

  201510048030.4专利权无效

  及方法

  刘旭辉,莫莉,陈静

  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便携式分析植物对颗粒物湿沉降能力的实验装置

  中国

  201510201726.6北京林业大学

  余新晓,孙丰宾,殷哲,贾国栋,刘旭辉,陈俊刚,莫莉,徐晓梧

  余新晓,徐晓梧,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测定降雨去除叶片颗粒物动态过程的方法及装置

  中国

  201710108097.1北京林业大学

  宝乐,莫莉,陈俊刚,张欢,张振明,伦小秀,李瀚之,孙佳美,刘自强,路伟伟

  余新晓,莫莉,麻

  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测量植物叶片对颗粒物吸附粒径等级的方法

  中国

  201510016335.北京林业大学

  泽宇,伦小秀,孙丰宾,陈俊刚,刘旭辉,张红霞,贾剑波,徐晓梧,徐彦森

  申请发明专利

  植物树干表面颗粒物取样装置和颗粒物吸附量测定方法

  植株上大气颗粒物的湿沉降通量采集装置及检测方法

  中国

  中国

  201510046925.4中国

  201510494007.北京林业大学

  余新晓,徐晓梧,谭予嫣,莫莉,徐彦森,孙丰宾,陈俊刚,刘旭辉

  余新晓,陈俊刚,孙丰宾,伦小秀,贾国栋,刘旭辉,莫莉,陈静

  专利权

  申请发明专利

  北京林业大学

  计算基于激光点云

  2014-2014北京

  机软和三维体素法件著树木三维绿量作权

  计算软件V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空气质量指数与污染浓度转换器软件V1.中国

  06-04SR07林业132大学

  有效

  2015-2015北京SR08林业

  05-152954大学

  专利权有效

  大风过程中颗粒物平衡的模型系统V1.中国

  2017-2017北京SR16林业

  05-05452大学

  专利权有效

  降雨过程中颗粒物平衡的模型系统V1.中国

  2017-2017北京SR16林业

  05-05526大学

  专利权有效

  计算基于蜡质层生机软长对叶片固定件著颗粒物质量的作权

  估算系统V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冠层尺度降雨去除颗粒物的模型系统V1.中国

  中国

  2017-2017北京SR16林业

  05-052835大学

  专利权有效

  2017-2017北京SR16林业

  05-05214大学

  专利权有效

  计算树木不同器官机软吸附颗粒物的件著贡献区分模型作权

  系统V1.中国

  2017-2017北京SR16林业

  05-06105大学

  专利权有效

  森林植被对空其他

  气颗粒物的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林内空气颗粒其他

  物检测技术规程

  植物排放挥发其他

  性有机物测定技术规程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

  排技术完成工作中国

  中国

  中国

  2016-LY/T北京2673-林业07-2秀、刘旭辉等

  2016大学

  LY/T北京余新晓、伦小

  专利权有效

  2016-2669-林业07-2秀、张振明等

  2016大学

  2016-LY/T北京余新晓、伦小

  专利权有效

  2670-林业07-2秀、陈俊刚等

  2016大学

  余新晓、伦小

  专利权有效

  名

  职称

  单位

  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项目课题负责人,选择代表城市典型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主要典型森林植被类型

  (不同林龄、密度、郁闭度等)与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1996、2001、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

  明二等奖,2002、北京余新晓

  教授

  林业北京林业PM2.5浓度的关系,分析典2005、2007年获型森林植被类型下

  PM2.5北京市科技进步二大学

  大学

  空间变异特征;建立

  PM2.5等奖,2010、与森林环境因子相关模型,定量分析和评价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阻滞吸附

  PM2.5的功能;确

  定森林生态系统阻控

  PM2.5功能评价关键技术指标,研发森林生态系统201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9年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

  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阻控

  PM2.5功能分析与评价系

  统。对项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

  3项-知识产权证明

  1、3、5,第一作者编写标准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出版专著2部-其他证明

  39~40。

  开展了森林植被对

  PM2.5阻控机制和相关阻控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森林阻控

  PM2.5等颗粒物的机

  制,筛选了具有防霾治污功能的适宜树种,提出了针对城市北京林业北京林业典型区域高效滞尘的森林优化配置技术,建立了城市森林阻控

  PM2.5等颗粒物的评价体系,并评价了森林植被的作用。对项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知识产权证明

  1,第一

  伦小秀

  副教授

  无

  大学

  大学

  作者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参与出版专著

  2部-其他证明

  39~40。

  项目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方案设计和实施,系统思考和设计从林木个体、林份、生态系统多尺度

  研究植被吸附阻滞

  PM2.5等颗粒物机理的科学问题、实验观测和模拟研究。在高效吸附颗粒物树种的筛选及其吸附机理方面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的成果,建立了不同树种北京张志强

  教授

  林业北京林业吸附大气颗粒物与叶表面解剖结

  构的相关关系,解析了大气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降水等)对叶片吸附颗粒物的影响机理,揭示了

  城市道路绿化不同配置模式、不同林带空间位点影响其大气

  PM2.5等颗粒物的响应机制,筛选出适宜

  我国北方的高效吸附树种和模式,为开展使用植被大气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应用依据。对项目

  的创新点

  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半干旱区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与推广”;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都市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

  林体系技术研究与示范”;2004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米山水库

  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200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大学

  大学

  发表

  SCI论文-其他证明

  32。

  项目课题负责人,在城市污染环境下的高滞尘健康树种选择和提高现有林木阻控PM2.5功能的合理结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研究员

  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献。提出了:1)考虑树木滞留PM2.5等颗粒物能力、抗污染能力及局地污染特点,按污染程度分区和绿地类型选择适合树种,使滞尘能力较常规造林提高20%以上,而五年补植率能够从5%~15%降到1%~5%,大大降低补植成本;(2)构建大幅提高绿地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配置模式和结构,采用高颗粒物阻滞模式时可比传统模式提高50%以上。对项目的创新点4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发表SCI论文-其他证明33。

  北京林业北京林业建立了林内空气颗粒物监测方法,林木吸附空气颗粒物质量测定方法以及林冠层空气颗粒物干沉降

  速率测定1)2003年,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建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排名5);2)2004年,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2005年科学技术二等奖“芨芨草种群生态特征及在黄土丘陵区开发利用技术”(排名5);3)2006年,陕西省科学院200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2007年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

  2017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六);;2014年获王彦辉

  张振明

  副教授

  大学

  大学

  方法。参与对林地多尺度对教

  育部科学技术空气颗粒物的(叶片、单株、进步奖二等奖(排林分、生态系统)阻滞效益评名第九);2014年价。对项

  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获北京市农业技术

  推广二等奖(排名第八);2011年获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北京市科学技术三参与

  授权专利

  2项-知识产等奖(排名第

  权证明

  1、3,参与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参与出版专著

  2部-其他

  证明

  39~40。

  依托位于我国高

  PM2.5浓度经济发达区的CFERN定位站,选取典型城市森林建设树种,研究不同

  树种、同一树种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和不同北京贾国栋

  讲师

  林业北京林业污染物环境背景下对

  PM2.52013年获教育部等颗粒物的动态调控(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五)。

  大学

  大学

  附、阻滞)机理与能力,指导奖

  城市森林建设和景观绿化快速发挥其在大气净化方面的积极作

  用。对项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

  参与授权专利

  2项-知识产权证明

  3、5,参与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参与出版专著

  2部-其他证明

  39~40。

  探索开发了植物叶片

  PM2.5的研究测定方法,在测定典型树木叶片

  PM2.5滞尘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叶片、个体、林分和生态系统等尺度森林阻滞吸附

  PM2.5的能力,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国科学研究员

  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建立了植物叶片阻滞吸收

  PM2.5能力与环境植被等特征因子的相关模型,定量核算了生态站点森林阻滞吸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PM2.5的能力和研究区森林阻滞吸收

  PM2.5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北京市城六区植物年滞尘总量进行了核算,评价了植物在阻控

  PM2.5中的作用。对项目的创新点

  1、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发表

  SCI论文-其他证明

  34。

  王效科

  二等奖(排名

  4)

  依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北京市辖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分析北京市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森林植被格局与

  PM2.5浓度分布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对

  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对项目的创新点

  2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40%,发表

  CSCD论文-其他证明

  35。

  项目子课题参与人,负责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通过实验筛选高效吸附颗粒物树种,并对吸附机理

  进行研究,通过量化风雨等天气现北京陈立欣

  讲师

  林业北京林业象对叶面滞尘的扰动,分析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无

  高级史宇

  工程师

  总站

  总站

  环境因子对植物吸滞

  PM2.5二等奖(2017)

  等颗粒物的影响机理,并筛选出适宜我国北方的高效吸附树种,总结相关成果,对项目的创新点

  3的研究做出创

  造性贡献,本项目研究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量的40%,发表

  SCI论文-其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

  大学

  大学

  他证明

  32。

  在所选生态站代表中,在主要站点设立观测塔监测

  PM2.5及其相关因子的垂直梯度变化。同时分析

  PM2.5等颗粒物中理化性质,与

  PM2.5等颗粒物紧密关联的气象等指标的监测的方法与北京樊登星

  讲师

  林业北京林业技术。为更加

  有效地降低大气

  PM2.5等颗粒物的浓度,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对项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参与授权专利

  2项-知识产

  权证明

  1、5,参与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

  基于

  PM2.5含量时空变化和来源组成特点,针对通道北京林业北京林业两侧廊道型、公园等成片斑块型、社区散生

  林木等主要绿化方式,利用不同树种和林木结构的滞尘功能差别,考虑城区和郊区污染特点及树木抗

  性差异,为构

  2013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大学

  大学

  信忠保

  副教授

  无

  大学

  大学

  建健康、高效的滞尘型景观生态林提出优化配置和合理结构模式与综合管理技术。对项

  目的创新点

  4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发表

  SCI论文

  -其他证明

  37。

  以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器官以及植株个体的水平上研究林木阻滞和吸收

  PM2.5等颗粒物的生

  态机理,揭示林木净化空气的科学理论依据。提出林木阻滞和吸收

  PM2.5等颗粒物的生态阻控北京牛健植

  教授

  林业北京林业理论与

  方法,为更加有效地降低大气

  PM2.5等颗粒物的浓度,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对项目的创

  新点

  1、2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参与授权专利

  2项-知识产权证明

  1、5,参与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

  大学

  大学

  用遥感技术调查了北京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状态,将气溶胶厚度反演大气污染状况,定量核算了

  从城市中心,城乡结合部-郊区-远郊区生态站点森林阻滞吸收

  副教授

  北京林业北京林业PM2.5的能力,分析研究区森林阻滞吸收

  PM2.5能力

  张学霞

  大学

  大学

  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项目的创新点

  2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

  本人工作总量的40%。参与授权专利-知识产权证明

  5,参与出版专著

  1部-其他证明

  39。

  开展了森林植被对

  PM2.5阻控机制和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森林阻控

  PM2.5等颗粒物的机制。参与建

  立森北京北京林业林阻控

  PM2.5等颗粒物功能评价方法,完成植物样品采集和叶表颗粒物分析,统筹整理项目成果,完成中期和结题工作。对项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

  本人工作总

  宝乐

  助教

  林业大学

  大学

  量的60%。参与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参与出版专著

  2部-其他证明

  39~40。

  同一树种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和不同污染物环境背景下对

  PM2.5等颗粒物的动

  态阻控(吸附、阻滞)机理与能力,解析其种间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树体、气候、环

  境),提出适生不同区域对

  PM2.5等颗粒物具北京徐晓梧

  助教

  林业北京林业有较强吸附阻滞能力的城市森林建设树种。参与建立森林

  阻控

  PM2.5等颗粒物功能评价方法,统筹整理项目成果。对项目的创新点

  1、2、3的研究做出创造性

  贡献,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参与编写标准

  3项-知识产权证明

  20~22,发

  表

  SCI论文-其他证明

  38,参与出版专著

  2部-其他证明

  39~40。

  大学

  大学

篇三:林业与生态科学篇四:林业与生态科学

  

  浅谈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

  摘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会导致环境污染及治理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紧张与恶化,会导致当前国民经济和自然资产面临重大损失,会严重制约社会进步。因此国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将对我国的环境做出极大程度的改善。林业基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有机生态系统工程,林业基地也是一个大生态模型圈,万物都遵循于大生态模型圈的规律,有序循环地发展、生长。通过这种系统化、科学化的组织与管理推动,有助于林业体系的健康良性发展,对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十分有利。

  关键字:生态保护;林业;发展

  前言:伴随着我国广大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自发地对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保护好林业自然资源也已经开始发展并成为国家在新时期的又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林业建设的推进有利于我国生态强国建设和我国绿色文明社会的建设,虽然目前我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林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联性

  林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与当代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服务紧密相连,尤其是中国在生态文明工程的总体构建工作过程中,更要高度注重生态林业经济发展,通过林业发展,加快我国生态保护的进程。首先,林业建设在生态保护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林业发展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植物尤其是树木,对于资源保护、生态涵养、农业灌溉、涵养土壤、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国有森林、发展特色林业,是中国减少各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缓解未来全球区域性气候变暖压力的重要措施,如此一来,国家可以将资金投入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在国

  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下,做好特色林业建设、加强林业特色管理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所以,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始终与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密不可分,而且,林业生产发展本身与生态保护管理之间关系密切,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在偏远落后及监管不力的地区,进行树木的随意砍伐、开采,不仅是对森林的直接破坏,也可能造成一些珍稀植物的生态圈遭到破坏,直接就会导致原有物种的缺失,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人与自然难以分割,林业发展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生态保护的前提是大力开展林业建设,因此,两者关系密切,国家要同时重视生态保护与林业建设,努力推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是万万不可的,尤其是目前在加快全国林业经济快速跨越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过于注重实质性的利益,而对于林业的资金投入比较匮乏,人们并没有切实提出林业发展的可执行性计划。一旦大面积天然林植被砍伐,很难再次实现资源的彻底修复,如果人们对于林业发展不进行进一步地重视或者加强林业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及后续保护工作,那么其自身原有积累而形成的天然林业资源总量也会逐年不断地递减,就目前中国林业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的天然及人均自然的林业资源存量相比世界其他国家,还落后很多,林木覆盖率方面我国也远远比不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法律监督始终应当是我国确保社会经济秩序健康规范运行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其次,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造成很多政府林业工作人员以及基层民众等在生态林业及其保护发展方面的传统法律意识比较脆弱淡薄,没有完全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林业的发展、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等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样在林业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就可能会产生矛盾。我国多地在大力推动国家级造林生态项目和中国林业工程项目实施的同时,加快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如国家退耕还林补助奖励、荒漠化土地生态补偿治理的政策措施,虽然在项目推广中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是现在由于实施政策力度有限,监管体系还是比较缺失,并没有办法实现政策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这就需要相关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地方林业资源与环保项目工作的法律规范与建设监督力度。

  1.

  推进生态保护与林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3.1推进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推进生态保护建设,首先要从源头上切断一切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或者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的企业内积极推进节能降耗,而做到这一点需要高耗能行业进行专门的技术改造,淘汰或改造企业内部的旧设备、旧生产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物资消耗。同时,不仅是这些高耗能的企业,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践行低碳生活,身体力行降低碳排放,努力推进生态保护。比如说: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纸质品的使用、自行车或步行来代替汽车、公交车等。但是仅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地方政府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学校、社区等人员分布较为密集的地方加大对生态保护知识的普及,国家也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定与能源利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全社会营造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可以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购买低碳产品,不需要的东西尽量不要购买。如果不能完全从源头上切断一切污染源,那么就要在途经中降低污染,建立完善的污染治理设施,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技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2推进林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制约下,林业现代化建设必然要自觉承担起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实现人与地球自然协调和谐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责任,走林业生产科学发展、生活持续富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社会文明科学发展现代化道路,必须要实现生产方式由原先以加工木材原料为主向到现在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木材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道路。同时,也要加大科研投入,着重对我国林业进行技术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让林业生产经营者得到专业的科技人员的指导,要形成一个适应当前新形势林业生产力协调发展特点的现代化新型技术管理新体制、运行创新模式和科技发展模式,在重点加快制造林生态林建设进程的同时,重视优质商品林基地项目建设。

  结语:国土生态保护建设实践中,森林是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主体,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已经逐步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列为国家重要目标,因为过去国家大大忽略了林业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作用。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建设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为实现我国特色的经济环境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J].薛利忠.农业与技术.2018(16)

  [2]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黄志松.花卉.2017(04)

篇五:林业与生态科学

  

  林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增加,部分是由人类不合理的采伐和垃圾处理、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污染或人类活动造成的。鉴于这种情况下,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愈加必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保组织、场站和行动计划。那么,在林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解决的方式?

  在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之前,先了解一下林业科技的现状。中国是一个以沿海工业化地区为主的工业国家,而且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又有限,所以木材需求量大,导致森林资源受到猛烈压迫,再考虑到某些地方的采伐不合规和野蛮赶进境外市场带来的破坏性,就更加加剧了资源压力,存在着森林破坏与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此,林业科技创新,可解决的问题不难。近年来,国家开展了种植大规模速生树种、人工造林、林农养殖一体化等一系列改良措施,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好几个省市市区,都将一些闲置丘陵等土地改为悬挂林,让其成为城市“绿肺”,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减少了城市热效应,避免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据调查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显著成果,在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产业界和大众已经在林业科技的倡导下回归到正轨。

  生态环境保护具备的涵养功能,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需求来源。环境因素改变,给人間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人類需要转变对自然资源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去实现自然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需求。林业科技是一个多学科、高耗费的知识体系,涉及机械制造、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在各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比如说,通过林业科技可以培育大量的良种和野生种,使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和生态封闭;可以通过推广水保、草纲等技术,达到滞洪减灾的目的等等。林业科技发展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立即和持续的改善,为环境保护提供用于科学决策和绿色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撑。

  因此,林业科技的发展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林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在绿色经济、生态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加强研究和创新,提高科学、技术的运用水平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各界的合作,扩大科技应用面,促进必要技术的推广与转化,形成协作和发展互惠机制,以增强科技的发展活力。据此,我们应坚持“创新、可持续、合作”的发展思路,聚焦瓶颈技术和重点工程,完善产学研等多方面的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扩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科技发展携手前行,共同维护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福利。

篇六:林业与生态科学

  

  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分析

  摘要: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是当前生态环保的重要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矛盾,并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天然林;保护;意义;策略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相统一已成为必然趋势,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是生态建设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1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意义

  林业森林资源作为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好林业森林保护工作,可以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基础保障作用,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某些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拥有十分辽阔的天然林木资源,而且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生态环保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是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可以借助生物河工程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突出林业资源的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作用,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其他环境问题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再加上地方政府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相关保护技术不断创新,也为新形势下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的乡村特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的来说,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意义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有序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改善大气环境,减少污染,确保人们正常生活。

  2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的具体策略

  2.1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天然林资源保护一直是我国生态环保的重点所在,并且国家也出台了相关保护制度。例如,2019年出台的《天然林保护制度方案》,就对天然林的自然保护

  区进行了明确分类和分级,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林区管理人员来说,要对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有深层次认识,全力参与到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借保护区的综合数据信息,对当前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科学分析,并结合信息技术来确定合理的保护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保护区内部生态系统平衡,为林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林业工作人员要结合当前实际和相关法规制度,形成一个全面、细致的管理方案,为各项保护管理措施的高效实施提供保障和指导。

  2.2加强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离不开相应的保护技术作保障,创新现有保护技术,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对林区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地区林业部门来说,要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上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力度,加快新研发成果的转化,对于天然林的保护来说,要提高新技术创新和研发的科学性、精准性,保证新技术理论成果可以顺利转化,为具体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就目前林业资源保护技术的创新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技术创新和科研的深度不够,没有结合林区树木生长具体特性,技术的理论成果转化不理想,这就需要林业部门认清形势,以技术应用的针对性为目标,把握天然林保护现状和实际需求,进一步明确保护技术创新方向,确保保护技术可以发挥最大作用。

  2.3全力开展退耕还林和人工造林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对于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退耕还林条例》出台后,各地区林业部门都以此为工作方针,结合本地区林业资源保护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实时方案,为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明确思路。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高效实施,可以有效防止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有利于生态环保,同时也可以优化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林业部门管理人员来说,就必须要正确理解人工造林工程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形成相适合的造林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保证人工造林技术可以高效开展,提高植树成活率,确保人工造林质量,从而在地区林业生态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4重视发展旅游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对地区旅游业发展是一个大好机遇,地区林业部门可以充分发挥本地林区资源,将林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结合,通过对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来实现两者“共赢”。生态旅游项目所具有的优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可以对地区现有林业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为林区树木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旅游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起到改善作用,修复生态环保问题;二是通过生态旅游项目的设立,可以发挥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林业管理部门可以对参观者普及林区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知识,提升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2.5杜绝滥砍乱伐,严防森林火灾

  林业树木管理中,适当的进行树木采伐,对整个林区树木的健康生长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可以通过采伐,促进树木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尤其是病虫害较严重或发育不良的树木,通过砍伐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扩散,确保林区森林资源的整体生长质量良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对采伐行为进行合理管控,就会导致滥砍乱伐现象发生,对林区树木造成严重破坏,林区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环境问题的发生几率,如水土流失等。因此,林业部门要将采伐管控作为重点来抓,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明确采伐的时间、次数等,提高采伐的科学性。除了严管采伐行为外,林业管理部门还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监控和巡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应急措施。对林区周边地区要禁止烟火,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同时还要对自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做好预防,尤其是在高温干燥天气中,要在林区设立必要的防火隔离带,避免火势的扩大化。此外,地区林业部门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系统的森林防火监管机制,实现对林区树木防火的实时化监控,可以在火势出现后的第一时间采取救火措施,避免火势扩大和蔓延。

  2.6加强育林、护林队伍建设

  高效的林业育林管理工作开展离不开育林、护林人员的有力支持,育林、护林人员是林业树木管理养护的主要参与者,育林、护林队伍的整体素养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林业养护管理工作质量,因此,需要地区林业部门结合本地天然林保护情况,从意识上形成重视,并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各项工作管理,保证天然林养护工作落实到位。在林业育林、护林队伍建设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并且在选聘工作人员时要优先选择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人员为主,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还要加大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树木养护水平,进一步强化林业资源管理,避免出现滥砍乱采现象。此外,林业管理部门还要重视对林业养护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第一时间将新的林业抚育管理技术培训到位,确保林业资源得到健康发展,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增强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林业森林保护意识,对于相关保护管理制度也要健全和完善,将各项保护方案切实落实到位,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森林保护行为,从而促进林业森林保护工作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蔡建华.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7):3.

  [2]张智勇.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路径探索[J].新丝路:中旬,2021,000(008):P.1-1.

  [3]赵凤英.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对策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22(1):74-76.

  [4]李新春.林业生态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的意义与改进措施[J].花卉,2022(2):3.

推荐访问:林业与生态科学 林业 生态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