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四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关于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四篇】

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1

关于加强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如何加强县委政法委机关建设,充分发挥政法委机关领导、管理和协调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职能作用,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建设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基础性关键性课题。本人结合XX实际,谈几点看法同大家探讨。

  一、XX县委政法委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委政法委成立于XX年,现实有干部职工XX人。其中书记X名,由县委常委担任,副处级;专职副书记X名,兼职副书记XX名,均为实职正科级;研究生学历XX人,大学本科学历XX人,大专学历XX人,中专学历XX人,高中学历X人,平均年龄XX岁。

  XX委政法委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了在政法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政法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正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维护稳定工作格局。把维护稳定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对维稳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安排,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平安建设。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联系沟通,统一行动,密切配合,提高政法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政法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政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建立和推行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促进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维护稳定工作格局。

  (二)大力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坚持不懈地组织政法部门开展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政法干警的执法行为,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努力做到“四个在心中”,有效地解决了政法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办案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使全体干警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及时组织对政法、综治干部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

  (三)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从加强执法执纪监督入手,逐步整改政法部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体系和队伍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了《中共XX委政法委执法督导工作制度》和《XX政法系统案件评查检查制度》,坚持每年开展二次执法大检查活动,促进政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执法。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适时组织专项治理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政法部门健全规范化执法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度,促进政法部门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理顺社会监督机制,正确引导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营造有利于公正执法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状况,适时组织“严打”整治斗争,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的特点,落实严格管理责任制和监管制度,确保不出大的事故。建立基层治安防范组织,创新群防群治模式,构筑基层治安防控网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部门、单位责任,加强社会管理,把社会成员都纳入部门单位等组织管理之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调处队伍建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动员各方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五)建立健全政法工作机制。坚持从宏观上科学统筹政法工作,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健全完善了政法委员会议制度,对涉及全县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安排,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针对政法部门干部日常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政法干部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政法工作协调保障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政府支持政法综治工作,保障政法综治经费,提高政法综治部门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政法干警待遇,解决政法综治部门人员、场所、设施不足的问题,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原则,为政法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县级党委政法委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政法委建设虽然得到了有力加强,职责地位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工作领域更加宽泛,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现有的人员、工作机构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设施、制度等方面。

  (一)机构设置不统一,编制、人员不足。政法委的体制、编制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置和级别,有的由省级相关政法部门与省级编制部门联合制定下发执行,有的由当地自行决定,造成各地内设机构设置不统一、名称不统一、级别不统一。同时,县委政法委承担的任务繁重艰巨,但编制相对不足,人员缺少。目前县委政法委有XX人,却有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610办、油区办、见义勇为协会六个单位合署办公,还有执法监督室等内设机构。“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导致工作力量分散,有些工作处于应付被动,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从而使得有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影响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政法委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业务经费紧缺,基础设施簿弱,待遇相对偏低。县委政法委与综治办等六个单位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属党委综合部门,既无办案收费权力,也无罚没资格,办公业务经费来源主要靠县财政拨付。由于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县委政法委虽说是整个政法机关的中枢,一般都是与县委在同一场所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而且政法委的交通、通讯、办公设施在政法各部门中也是最差的。待遇方面,在工资改革中,政法委干部享受的政法津贴被取消,造成政法委系统的干部与其他政法部门原本相当的工资收入被拉开了档次,使政法委干部职工的工资普遍低于政法各部门同职级干警的工资,极大地挫伤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官多兵少”。由于受编制的制约,XX政法委工作人员中,领导职数多,一般工作人员少,科级以上干部有X人,科员仅有X人。二是干部交流困难,人员更新缓慢。政法委难进难出,干部交流渠道不畅,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有X名科级干部在政法委工作已超过X年,最长的达XX年;有X名任职时间超过XX年,最短的也有XX年之久。因此,经常造成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导致许多政法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加上政法委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还要承担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等方面的大量具体事务,现行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

  (四)干部协管难履行,政法委权威不高。一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只是在县委确定人选后才去协助组织部门去考察政法干部,而实质性的“协管干部”,并没有真正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文件精神去落实。二是目前县委政法委更多的是履行知晓权,难以充分履行协管的权力,没有真正确立对政法部门科级干部任用报批备案制度。县委政法委有协管干部的职能,但是对协管的范围、程序、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怎么协管、权限到底有多大不明确。三是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县委政法委在履行加强队伍建设这一“重要责任”时往往“力不从心”。政法部门主要领导在级别待遇上与政法委书记相同都是副县级,行政级别的无差距,造成党委政法委协管乏力。

  (五)缺乏制度保障,整体效能难发挥。一是尽管县委政法委的职能职责、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已经明确,履行职能具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政法委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领导管理政法工作,实际上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县委政法委的职能开始呈现出复合化、多元化的趋势,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普遍要承担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任务。由于县委政法委自身领导管理水平、工作制度机制、力量整合等方面的欠缺,在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多发的特殊时期,要取得更大工作成效难度增大,加上政法委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开拓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六)执法监督难开展,淡化了监管作用。一是县委政法委编制和人员配备数量过少,内设机构不健全,不能形成专门机构管理和专职人员负责,而对政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往往是体现在具体的案件上。就算有执法监督机构,但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法学理论水平明显落后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司法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县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显得力量薄弱,深度不足,影响不大。二是县委政法委在监督当中,多数是过问过问和督促督促,不能从案件的受理到结案后形成一套工作规范。有始无终,抓而不实,削弱了监督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县委政法委没有一定的处理权限,只有建议权,所以县委政法委在监督中,费力不讨好,不愿去深挖细究,从而淡化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县委政法委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在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作为县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法委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当具有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和地位,使其在履行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应赋予政法委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包括必要的管人管事的权力以及物质保障能力。一是建议按照中央意见,由省级党委或政法委统一制定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协管干部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使县委政法委全方位参与对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推荐、考察、选任、管理和监督。重点是县委组织部门支持政法委切实履行好协管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能,对县委政法委协助管理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按照干管权限,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上一级政法部门和同级政法委,共同考察提出任免意见。根据政法部门工作需要及干部状况,政法委也可直接向组织部或有关部门提出任免、调动的建议。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在报县委组织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法委和上一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考核县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应听取县委政法委的意见。二是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实行政法委机关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提高机关人员素质,使政法委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优化,切实把中央关于政法委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考察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规定落到实处,不断树立党委政法委的权威。

  (二)提高干部待遇。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政法委系统的工作人员与其他政法部门干警一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及影响较大的案件中,政法委干部都是冲在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宣传者,又是实施者,而且政法委要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全县的政法工作、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维护稳定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工作压力与其他政法部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政法委系统的干部队伍都是工作最忙、最累、最苦、最紧张的群体之一,所以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建议制定统一的工资、津贴、福利标准,恢复原来“比照享受公安待遇”,或者参照其他政法部门享受干警同等待遇。

  (三)加强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政法委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办公业务经费,对开展工作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县委政法委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引起各级高度重视。要根据政法委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落实经费标准,增加县委政法委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技术装备和车辆、通讯条件,更好地适应政法工作的需要,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综治维稳、禁毒、防范和治理邪教问题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分级负担,按时足额拨付,确保政法委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理顺机构设置。一是大力推进政法委系统的机构改革,规范政法委机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统一内设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增加人员编制数量,提高政工部门建制级别,根据当前县委政法委担负的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加强县委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力量,配备必要数量的机关干部,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改革政法系统党组织,建议组建政法系统党委,让县委政法委在领导、管理、监督、协调政法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把管人与管事的工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政法系统内各政法部门的党组织设置既有党委,又有党总支、党支部,而县委政法委却只设立党支部。让一个党支部去领导党委(党组),存在逻辑上的混乱,也严重违背了组织原则。建立政法系统党委,既可以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应承担的职责分工,也可以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协助组织部门实施对政法部门的有效管理,又能坚持党管司法机关的原则,强化党内司法监督力度,弥补当前司法监督乏力的问题。

  (五)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能够规范县级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权力、监督约束、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公正合理、操作性强的政法委工作制度规范。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严格规范各部门、岗位责任,明确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机关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认真落实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重大事项议决制度等工作制度,根据县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这一集体领导有效载体,统一政法部门的思想和行动,切实做到组织不越位,支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监督不手软。

  (六)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预防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是县委政法委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配齐配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加强对政法各部门的执法监督。研究制定加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办法和措施,明确执法监督的内容和重点;在目前编制难落实的情况下,抽调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水平和司法、执法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法律实务能力和执法监督的水平,通过对执法行为和影响较大的案件的监督,确保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从源头上防范错案的发生,并通过强化监督,规范和制约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杜绝执法犯法、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把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职能与干部管理职能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工作与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奖惩。

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2

关于遵义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者:马文娟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22期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情况和锻炼青年干部,部团支部于8月29日组织部里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赴遵义县进行调研。通过参加与县宣传文化系统、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座谈、实地走访了解部分乡村工作进展情况,本人对遵义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遵义县紧紧围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新型农民的目标,以县委党校和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提升农民素质:一是利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政策法规、农村适用技术、市场营销等教育培训;
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室、“万村书库”、“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文化阵地在提升农民素质中的功能和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他们懂农业适用技术、致富路子宽和群众信任程度高的优势,推动广大群众加强学习。

        2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遵义县坚持以农民群众的新渴求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目前,遵义县已启用县文化馆,开工建设县体育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并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地面接受站100座、“万村书库”120个、“农家书屋”36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37个。

        3 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一是坚持举办金秋艺术节、片区文化艺术节、片区篮球赛、农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二是积极引导群众以村、组、寨为单位组建腰鼓队、舞龙队、秧歌队、太极拳队等民间文体组织53支,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0多次,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开展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放映。

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3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投入的逐步加大,我乡农村文化建设也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我乡于2009年完成了国债项目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建综合文化站300平方米,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各项配套设备也已陆续到位。但我乡所辖10个中心村(20个自然村)仅一个村有农村文化活动室,其他村的文体队开展活动都是借用庙宇或私人的场地。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我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处,新建农家书屋14家,但由于场地和资金原因,乡集镇没有体育健身设施,乡综合文化站的藏书仍来自于农家书屋的实施。

2、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又由于资金的缺乏开展活动的次数也不多。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一次,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文化活动又逐渐活跃起来,但形式单一,仅有一些歌舞、快板、小品等,难以吸引观众,甚至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也少有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乡农村光纤电视覆盖率达100%,除了打牌外,很难将人们的眼光吸引到文化活动上来,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

我县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在乡镇基本都是身兼数职,甚至工作重心都在乡镇的其它工作上,难以做到专干专用。全乡7支文体队,95%的人年龄都在60岁左右,又由于资金原因缺乏培训学习,演艺水平难以提高。全乡各类民间艺人20余人,由于没有资金扶持,多数人由于生活原因外出打工,极个别人也少有时间进行创作,更别说进行交流、学习、提高。

4、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近年来,乡文体事业经费均是由财政转移支付,科教文卫等打捆使用,2005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2006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2007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2008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2009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2010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2012年乡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 元,占财政支出比例 %。

5、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2003年机构改革,乡文化站更名为乡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近两年来又出现了乡综合文化站的称法,使基层工作者对机构的谁知出现了混乱。由于微薄的财政转移支付,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对公益事业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没有积极性,根本谈不上谋发展。另外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交流机制,让文化专干在固定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缺乏必要的工作活力和激情。这一切让基层文化建设停留在喊口号,写报告,做形象地层面上了,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而且当地也没有形成一套包括文化产业运营机制、文化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和文化建设效果评估机制等在内的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和体制,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没有专门一部针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特定法律。文化建设人治化倾向十分严重。

二、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

一是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近年来,乡文化站鼓励乡民间艺人积极进行创作,并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自己演出自己的作品,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我乡新农村建设面貌、党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好人好事等的优秀作品,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贴近群众的生活,使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吸引了一大批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二是成立协会性质的组织。2007年10月,我乡在全县率先成立了首个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万林分会,让七支老年文体队有了自己的组织,并从各队中选举德高望重的队员进行管理,吸引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参与县乡学习,并经常组织开展文艺活动。

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1、农村文化需求状况。目前,我乡乃至我县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收入,致使留守农村的群众90%以上为老、幼。除了在校学生,85%以上只有小学文化。农民家庭的文化支出99%为孩子的上学支出,其余为电视光纤费用。

2、存在的困难。中国农村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体现中华民族的诚信、中庸、厚道、内向的文化。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市场化过程,人们在市场中更多的是注重市场本身存在的利益,并要以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获取利益,渗透到农村造成的后果就是损人利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个人主义加之农村的保守主义更加会阻碍农村现代化进程。加之电视媒体商业化运作,媒体之间的竞争,都在刺激观众的收视欲望,各种低俗、媚俗文化迅速大量蔓延,导致了基层文化的恶性膨胀,严重危害了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当今打开电视,接近农村、农业、农民的节目少之又少,但是很多东西都和农村社会脱节,致使农民的文化消费与现行的文化生产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电视虽然是农民的心里依赖,在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垃圾文化渗透到基层为一些农民所接受,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自以为是接受了时髦的先进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摒弃了原有的文化心里基础,用市场渗透的文化作为行事准则,摧毁了原有的乡土大地,不伦不类的文化意识形态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因素。

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除了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外,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⑴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二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可以采取政府对传统节俗文化采取资金补助或由政府组织举办节俗文化活动的方式,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

(2) 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

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4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下面是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供各位参考。摘要、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关键词、
校园文化;
诚信体系;
校风建设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



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



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


推荐访问:梨园 文化建设 关于加强 关于加强梨园文化、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四篇】 加强梨园文化 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梨园文化 满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