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感悟14篇

脱贫攻坚感悟14篇

脱贫攻坚感悟篇1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艰辛、形势严峻,经全党全国全社会多年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依然暴露出诸多如“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行为。

脱贫,脱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贫穷。人穷志不穷,不能等到富裕了,思想上却仍贫乏、愚昧,这样的富裕必然是不会长久的,有其形而无其神,宛如藤蔓无法自立,这样组成的社会也必将是畸形的、经不起打击的。精神与物质同富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诚然,在脱贫初期,我们主攻物质脱贫,但底线不可抛。我们不能一味为了赶进度、图省事,直接送钱送物,更不能用直接让贫困人口吃低保等手段,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行为与习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志与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参观周边脱贫成果,邀请扶贫大学生、有经验的农户、技工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党建活动,开分红会、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让村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村子的发展,感受到希望,才能提升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精神。

“诚信”不可抛。以系列公益广告助力精准扶贫,究其实,依然要诚信经营,实现口碑效应,而信用是其基石。农户把自家产的土鸡蛋、腊肉,种植的粮食、果蔬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低门槛、易操作,却又能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收入,足不出户实现创业就业。但却仍有人随意辜负,打着“精打细算”的“如意算盘”,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虚假销售;

还有人发现“商机”,打着扶贫口号高价出售商品货物、甚至不合格产品。我们网购扶贫产品,不仅是方便,更是依托于国家信用的安心与放心,还有支持国家事业的真心与爱心。抛弃诚信似乎得到了利益,但这是短期且非法的利益。这种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一家店的声誉,而是整个行业、整个地区、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同时被伤害的还有期待共同富裕并采取行动为之努力的人们。

“赤诚”不可抛。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两大奋斗理想,一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员更应识时局、顺时势,助力实现“中国梦”。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办实,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用赤诚之心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散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我们也相信,终将有一天,希望之花将会开遍中国、带走贫穷,迎来美好的生活。扶贫攻坚期间出现了一批批优秀事迹、优秀人物,他们怀着赤诚之心对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感谢你们贡献青春、奉献自我,完美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心怀赤诚,实干攻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脱贫攻坚感悟篇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

一是要号准“贫脉”。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是要摘掉“贫帽”。如果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没有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因此,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从而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切断“贫根”。开展扶贫攻坚,要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那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上,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建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带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为他们改变现状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脱贫攻坚感悟篇3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脱贫攻坚感悟篇4

“极点”是人们中长跑时会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跑了一段距离后,会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迫使跑速降低,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要战胜“极点”,便不能停止跑动,而是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调整呼吸、步频,经过一段距离后,不适感便会消失,“极点”也就被突破了。

脱贫攻坚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的工作中,部分扶贫干部在精神上遇到了“极点”,产生了急躁后一发了之、疲惫后一混了之、脱贫后一走了之的情绪。当前脱贫攻坚收官在即、胜利在望,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质效。要加强思想引领、调整工作重心、强化激励关爱,让广大党员干部重鼓干劲、重燃激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朝着脱贫攻坚目标全力奔跑冲刺。

战胜极点,需要思想引领,提振“精气神”。思想是人生的坐标、精神的动力,有了坚定正确的思想引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满“精气神”。要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扶贫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荡涤心灵、淬炼党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拧紧思想“阀门”,坚决克服厌战情绪、急躁心理、松劲心态,当好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主力军,慎终如始完成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战胜极点,需要调整重心,力戒“虚假症”。战胜生理“极点”,需要调整呼吸、步频,战胜脱贫攻坚“极点”,则需要调整好工作重心。当前,仍有部分扶贫干部被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要严格落实中央对基层减负的有关部署要求,把扶贫干部从“虚活”“虚功”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干工作,更有效地抓好落实,更高效地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要加大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表面文章、喊口号不落实等问题,通过严肃精准问责,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战胜极点,需要组织关爱,当好“贴心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要突出好干部标准,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扶贫干部获奖励、得实惠、受重用,使他们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营造担当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构建政治上激励、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发展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的关怀体系,加强人文关怀,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要落实好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扶贫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个人诉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解开思想“疙瘩”,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年关键时期、到了最后一个冲刺阶段、到了发起总攻的时间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实干实绩实效不断扩大战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脱贫攻坚感悟篇5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人心、提振士气,但也要绷紧“思想之弦”,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只能胜不许败”要求和压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干不好,没脸面对群众”,不能让群众失望。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渴望衣食无忧,是正常的向往和需求。借助这次精准脱贫攻坚,整合群众自身“内动力”与党和政府“外助力”,是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时代机遇。如果错失良机,没有干好,导致群众脱贫希望破灭,势必会给群众蒙上“心理阴影”,就此形成“脱贫无望”的绝望心态,导致贫困差距拉大,小康社会不再“全面”。未雨绸缪,要立足“民生至上”服务理念,引导广大扶贫干部多看群众脸色、多听群众诉求,感受群众对脱贫的渴望之情,尤其要直面深度贫困地区“困难多、出路少”的现状,坚定“不脱贫不脱钩”的决战决心,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越挫越勇、咬紧牙关,干群众向往的事情,改群众不满的地方,补达标过关的弱项,绝不轻言放弃,绝不半途而废,以“无愧于群众”的坦然心态,交出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干不好,愧对组织培养”,不能让个人失责。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选派数十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担当群众脱贫致富“领头雁”,就在于这些干部年轻有为、充满激情、敢闯敢试、能够吃苦,并且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具备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最后几个月干不好,透支了之前的脱贫成果,造成前功尽弃,势必会令组织的栽培和信任“碎了一地”,干部自己也抬不起头来。须知,熬得了脱贫战场锻炼,经得起脱贫成果检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之后,才能拥有“铁肩膀”担大任。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是吃劲的任务,越能激发人的潜能,要做到对党组织绝对忠诚,对组织苦心培养知恩图报、感激涕零,知责履责尽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口一口啃“硬骨头”,把责任尽到底,以“无愧于使命”的脱贫成效,交出组织满意的帮扶答卷。

“干不好,无法兑现承诺”,不能让我党失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大的障碍和前提,就是让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贫困群众脱贫。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作为一个“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执政党,兑现“如期脱贫奔小康”承诺,倍受全世界人民关注,也为全国人民所期待。时间如水,稍纵即逝。全党上下要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把全体党员发动起来,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政策、资金、资源进行再统筹优化,对脱贫成效再盘点预估,对短板弱项再发力改进,对帮扶作风再纠正提升,保证以绝对的指标数据,赢得群众的十分满意,高标准、高质量书写人类历史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脱贫攻坚感悟篇6

习近平总书记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一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分类施策,对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加大务工人员送接工作力度。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二要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一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三是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四是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要强化扶贫作风督查。一是严格把好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二是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三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脱贫攻坚感悟篇7

  

脱贫攻坚感悟篇8

惊蛰节刚过,阻击战犹酣。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也完全能够如期实现。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如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将对减贫进程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巩固脱贫成果,防范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难度也不容低估。对此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是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前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凝心聚力。此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一直开到县级。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取得最后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充分信任依靠经过战斗洗礼的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要保持脱贫攻坚地区稳定性政策,各支力量拧成一股绳,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感悟篇9

脱贫攻坚,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2020年要求完成的目标任务。今天,我第一次参加到了扶贫工作中,深入贫困户家中,见面交谈,深入了解帮扶家庭的生活、生产、子女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致贫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帮扶打下基础。通过这次走访,是我深刻的了解到,在偏远的乡镇,仍有部分老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也成为我们中国梦一个重大的缺口,不能解决贫困人群的困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抓住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脱贫攻坚感悟篇10

  今年还剩不到40天,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查漏补缺,脱贫攻坚也进入扫尾阶段即将拉下帷幕。尽管官方公布了某些贫困地区已全部脱贫摘帽,但各地还在进行最后的交叉检查,挨家挨户筛查脱贫户是否真脱贫,力争做到精准。近日,我地也接受了省上的交叉检查,据被抽检的相关乡镇和村干部反映,这次检查斗硬较真,“不讲客观、不讲人情”,检查几近严格和苛求。通过这样的检查,我们清晰地看到,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重要性。全体党员干部都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细做实相关工作,不敢有半点闪失和一丝走样,因为脱贫攻坚事关民生、事关国家形象、事关顺利进入“十四五”规划新征程。

  脱贫攻坚是民生工程,必须对全国人民高度负责。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摆在第一的民生工程。无论从脱贫攻坚初始阶段还是现在的检查验收阶段,都必须体现负责二字,都必须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真担当、真作为。脱贫攻坚关系到贫困户的住房穿衣吃饭,关系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各级帮扶单位和个人必须从头至尾下足“绣花”功夫,对贫困户进行精心指导,用心帮扶。大到产业发展,小到家庭的卫生环境,都要进行无微不至的引导,让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从行动上表现出与贫困斗争到底的勇气。只有让贫困户真脱贫,才能给脱贫攻坚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脱贫攻坚代表大党大国形象,必须兑现庄严承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我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一穷二白到逐渐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小康,每一步都步履维艰,每一点成绩都来之不易。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就拿四川来说,曾经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已变成了坦途。大凉山昭觉县阿土列尔村一村民5代人居住在“悬崖村”,每天出入要走下2556级钢梯。截至今年5月,昭觉县5万多群众告别“山头”搬进“城头”,再也不用攀藤梯、爬钢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脱贫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贫困群众也不能掉队,我们必须兑现我们的庄严承诺,展现大国大党的伟大形象。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就算啃的是硬骨头、攻的是娄山关、蹚的是腊子口,我们也必须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绝不后退半步。脱贫攻坚的胜利,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关系着“十四五”规划的顺利推进,关系着几千万贫困同胞的幸福生活。因此,全国各族人民必须齐头并肩、一鼓作气,才能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战,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具有世界性的现实意义。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消除绝对贫困的坚定决心,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到最后的胜利,我们决不收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拿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和负责的态度,永葆自立自强、不懈奋斗的精神斗志,在人类减贫史上创造“中国奇迹”,抒写更加壮丽的“中国篇章”。

 

脱贫攻坚感悟篇1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笔者认为,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这条长征路上,扶贫干部必须做到真“心”付出、真“辛”实干、真“新”帮扶,才能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困。

用“心”扶贫,真情为民。孟子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假情假意走过场,还是真心实意办实事,群众心里都有杆秤。作为扶贫干部,只有真心对待群众,群众才会真正信任你。扶贫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与群众面对面唠嗑拉家常,心贴心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的难处,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还要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用真心拉近群众的距离,扶贫工作开展自然水到渠成。

用“辛”扶贫,实干为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扶贫就是实干,就是付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做好扶贫工作,扶贫干部需下足“绣花”功夫,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辞辛苦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入户,扑下身子,真心帮扶,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让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贫困群众过上吃穿不愁、住房不愁的好日子,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用“新”扶贫,为民解困。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如何精准扶贫,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就需要扶贫干部打破枷锁转变传统思维,深入领会政府精神,探索新的扶贫模式。“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只有从精神上先脱贫,才能在行动上脱贫,这就需要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改掉其不思进取的依赖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贫困群众送金送银,虽解燃眉之急,但不解长久之困,要想真正从贫困的根源上解决困难,就要坚持群众主体,做到因人因户施策,给贫困群众送技术、送就业、送文化、送政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其真正摘掉贫困的帽子,走上致富之路。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广大扶贫干部要坚持用好三“xin”,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决心和昂扬向上、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感悟篇12

今年也是我党_,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从“荆棘”之中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将积贫积弱转变为全面脱贫。这些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共产党人脚踏实地的奋斗,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共产党领导,不断提高自身各项素质,为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继续努力。

党员干部要学习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不断在斗争中“磨炼”。“但愿益磨砺,器宇恢远图。”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干部都身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干部队伍进行激励,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到国家建设的一线,攻坚克难的前沿去,在与困难的斗争中磨炼自己,在斗争中锻炼出“钢筋铁骨”,要练成“本地人”,说起“本地话”。秉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遵循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在斗争中磨炼自己。要在矛盾中成长,练出过硬的政治立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问策能答、提笔能写、遇事能干、开口能讲”的业务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党员干部要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勇于在实践中“出谋献策”。“苟利于民,不必古法;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是相同的,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时,要以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前提,在保质保量完成一系列工作的条件下,创新方式方法。为当地老百姓“用实劲、做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了许多切合实际且有效的工作方法;党建促脱贫、扶贫先扶智、建档立卡贫困户、联防联控、党员冲锋在前等方式方法,为攻坚克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实践中创新,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努力成为“善学习、勤思考、巧创新”的党员干部,为圆满完成“十四五”时期任务砥砺奋进。

党员干部要传承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坚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批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发图强的根本动力。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做到人民的利益大于一切,绝不可有“形式主义、虎头蛇尾”的作风,坚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脱贫攻坚感悟篇13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作为阔勒吐克村的扶贫专干,通过近期对上级脱贫政策的学习思考,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对扶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如何认识精准扶贫:

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第六,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思想扶贫非常关键,要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己走向富裕。

二,如何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一是认真摸底,制定计划。对每户群众需要帮扶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分类摸底并登记造册,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发展需求,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帮扶计划。二是强化领导,靠实责任。乡、村两级要把推进扶贫攻坚行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把驻村帮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各类项目,结合双联行动,重点解决路、水、电、房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医、上学等问题,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大力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扶贫成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四是推进双联,加快扶贫。坚持把双联行动同扶贫攻坚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

三,如何从自身出发,带头扶贫攻坚:

一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加快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和步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开展帮扶工作。二是要有扶贫攻坚的务实之策。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治所求、帮扶所指。帮扶对象就是农村最为贫困的群体,面对他们的诉求和愿望,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决按照规定期限实现整体脱贫。三是要有敬畏规矩的律己之心。要带头严明政治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带头担起帮扶责任,当好模范,作出表率,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向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改变来源于实际行动。通过此次扶贫培训,带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带着国家最新的的反贫困战略,眼下我需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方针的传导者、执行者竭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扶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脱贫攻坚感悟篇14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短短11个字,是鲁迅先生入读的三味书屋之“三味”的真正涵义。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如何答好脱贫“答卷”,广大帮扶干部更需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悟其“三味”、品其“三味”。

“布衣常著岁寒身,一缕一丝若暖春。”

布衣暖,是指坚定“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的立场,不为“官老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在开展扶贫工作中,帮扶干部应坚守布衣之道,谨记“人民公仆”这一身份,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脱“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游走式”脱贫。要压实帮扶主体责任,持续深入基层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摸排达标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村到户;要“脚上有土”加强联系,盯紧群众具体需求、关注群众切身感受,从悉心关怀送温暖,到拉动产业促发展,不断拉近与贫困户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为落实各项决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要“心中有谱”谋求发展,常“出门”收集“接地气”的民意、解决“冒热气”的问题,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为强大引擎,最大程度发挥好各项扶贫政策红利,让走出“贫困”严寒、走向“小康”暖春的步伐更快更稳。

“菜根咬定立人间,大味其中意趣酣。”

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追求奢华享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扶贫工作纷繁复杂,夏日烈阳、冬日苦寒、泥泞田间、乡里矛盾……无不是摆在扶贫干部前的层层挑战。作为扶贫干部,在决战脱贫攻坚时期,更需具备嚼得菜根的艰苦奋斗精神,明白“大味至淡”,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以一颗清澈淡泊的心去体味岗位的价值。要加强理论学习,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精神,将其运用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去,提高履职能力;要开门听取意见,听得进、容得下群众的意见与批评,有则一改到底,无则砥砺奋进,把帮扶工作做到关键处、暖到人心里;要勤于自我反思,经常性组织开展自查,积极学习老革命先进典型,忆苦思甜,始终摒弃任何松懈厌战、盲目自信等错误思想,做到人在心在状态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书滋味长”,说的是文化的永久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贫不足羞,羞的是贫而无志。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不能止步于“摘帽”。要切实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扎实开展志智双扶,通过涵养贫困户的“书卷气”提升其精神风貌,从根本上消除愚昧的思想,提升共奔小康的精气神。广大帮扶干部要壮大舆论声势,在走村入户时加强对党的政策、脱贫模范正面典型的宣讲,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党的支持与温暖,提振他们的脱贫信心;要着力提升技能,结合个人需求、本地扶贫项目和扶贫产业特色组织群众开展培训,助推就业扶贫提质增效;要持续推动教育扶贫,精准追踪贫困学生的教育状况,积极向学生家长宣讲国家政策,在提升孩子家长“智”“志”同升,确保教育“不断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除未来返贫的可能性。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感悟 关于对脱贫攻坚的思考和感悟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的感悟 脱贫攻坚的认识和感悟 脱贫攻坚感悟简短 2017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