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3篇)

篇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第一篇: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1)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教育为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与教育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③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①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有:

  ①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总的方针是:要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总体推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性发展。力争在主要领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突破。主要措施是:推进高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切实增加教育投入;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社会教

  育,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要认真贯彻《教师法》,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深化科技

  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③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关系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为此,一是要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二是要营造良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论述题: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

  答: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待广大人民群众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乐意搞“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良影响:

  一、违背宗旨,背离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圈子内和圈子外不一样。

  二、败坏党风,败坏了党的民主作风、群众作风等,使广大群众不满意。

  三、毁坏形象,有些江湖作风,败坏了党的人民公仆形象,违背了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放松警惕,生活在“小圈子”、“小兄弟”中,沉溺于“小嗜好”中,容易被他人利用,思想上放松警惕,生活腐化,慢慢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我们不反对领导干部有自己个人的工作生活圈,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嗜好,但是这种圈子、朋友、嗜好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是积极向上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不光不能促进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反而会影响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结交朋友、发展兴趣爱好时,要坚持原则、遵纪守法、保持清醒头脑。

  五、案例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副处级单位的副职张某与李某竞争上岗,张某民主评议票数高、组织考察情况好,最后当上“一把手”,李某落选。李某认为张

  某能力不如自己,单位好多大事的思路都是自己出的,所以对张某很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李某比以往干得更加起劲,点子出得更多更勤;不仅主动“揽活”干,而且边干边“吆喝”。可干得越多,和张某的距离越远,最后出点子人家也不听了,事也不安排他干了,为此他很苦恼。后来,上级领导帮助李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李某的思想和工作也很快进行了调整,半年之后,就和张某成了很铁的同志加朋友。

  请你分析李某开始时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当在思想和工作上作哪些调整。(答题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李某开始时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组织选人用人上,遵循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另一方面,正确认识自己,主动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是完善工作的前提。自以为才能超过张某,从而不服张某的心态,反映了李某在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这是李某工作上陷入被动的重要原因。

  (二)协调意识方面的原因。在工作中,一项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离不开上级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和下属的协作,另外,职责有不同,任务有分工,各司其职是本分,积极建言献策更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而张某忽视团结协作的作用,是与张某距离拉远、甚至“出点子人家也不听了,事也不安排他干”的原因所在。

  (三)处事方式方面的原因。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李某边干边“吆喝”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

  (四)工作方法方面的原因。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是完成好工作的前提,张某主动“揽活”干的行为,违反了“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的基本工作原则。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李某在工作上的被动局面,李某需要在思想上和工作上作如下调整: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心态,查找不足。其次,要摆正位

  置,履行好作为副职的“缓冲、分责、匡正”的职责。再次,要注重工作中的团结与协作,做到“多补台,少拆台”。最后,要尊重工作原则,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领导、同事的认可与尊重。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考题跟黄河精神有关,出题者意图不言而喻,就是要考察应试者对黄河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作为副省级的领导干部自然应该具有黄河精神,而作为为国家选拔、输送、管理干部的普通组工干部,也应该具有黄河的“三善”(善淤、善决、善徙)精神。

  善淤就是要有所沉淀,有所厚度。黄河几千年所淤下的不仅仅是厚重的黄土,更是熠熠生辉的几千年中华文化。大浪淘沙,冲走的是杂质,是糟粕,留下的是文明,是历史的积淀。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应该多学习中国文化,加深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这一光辉历史的理解。2月份,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

  在各地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史的教育学习活动,对于广大组工干部来说,就是一次自我学习、深入思考、主动反思的过程;就是放飞心灵、集中思想、找准目标的过程;就是深刻感悟、提升素质、加快发展的过程。组工干部只有通过学习“双百”先进人物、阅读党史书籍,知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才能增强历史厚度,树立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善决就是要冲破障碍,敢于创新。大量的泥沙淤积,造成黄河堤坝拦沙压力大,河水时常冲破原有的河堤,所以称黄河善决。长期以来,组工干部一直都讲原则、严守组织纪律,但是同时也会出现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工作的高效开展。所以,组工干部应该本着对组织事业负责的态度,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最近全国各地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个别乡镇成为公推直选试点乡镇,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其实这次的试点尝试就是一次创新发展,对

  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着积极的作用。

  善徙就是是擅长变通。黄河泥沙的淤积造成河床上升,形成地上河,再加上黄河河道经常改变,因此黄河“善徙”。而在新形势下,各种矛盾凸显,既存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已经不适合现今的工作实际,所以组工干部应该善于变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创新工作方式、变通工作方法的最好印证。自去年5月创争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党组织按需承诺,按实践诺,领导点评等方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第二篇: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摘

  要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进行了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地的设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①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从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后续中国、中华民族踏上伟大的复兴征程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关键词:科教兴国,教育,人才,发展,科技,战略

  绪

  论

  科学技术是“内生的”,是经济体制的主要成份。科技的增长与人类科技方面的投入的资源成正比,科技能够增加投资的效益。英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率,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世界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发展中国家为4.1%。然而现实中,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2%。②教育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不影响个人的政绩和升迁,宁愿把资金投到基础建设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愿投到教育上,更是让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雪上加霜。

  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政协委员、原北航校长沈士团呼吁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赶上这些大国,就必须坚持并认真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1什么是科教兴国③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2科教兴国的历史沿革④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家要发展首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当代科技领域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事实,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还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

  国发展战略。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实施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指明了有效途径。

  2.1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教育

  我党和政府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力提倡、推动科教兴国的原因,很大一个方面就是我国教育现状的落后。因此,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人才就成了关键!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现在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教学、管理的双重压力,每日8小时后还要操心学生的事情。而且教师领的薪水和社会地位都大不如前。这就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当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质量的下降。因此国家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教育出更多适合型人才,才能提高、加快科技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⑤。

  2.2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创新

  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

  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纵观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重视教育并把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次飞跃;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二次飞跃;而把教育提升到定国安邦的战略地位,则是教育观念上的进一步深化。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抉择。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任重道远,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固然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完成建立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继续快速谐和安康开展,提高群众的安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国度平安,就必须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的深远意义

  发展高技术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掌握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化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1科教兴国的内涵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而制定的重要方针和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它对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95、96年接连两年的全国大会上,彼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先后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教兴国

  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3.2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结

  论

  1956年制定了全国科技12年(1956~1967年)发展远景规划,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十来年间(十年文革),国家忽视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坐失了进步的良机。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使我国人民越来越意

  识到发展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个缺乏科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尽管中国沐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并不久远,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各级政府及广大科学与教育工作者的勤奋和厚积薄发,依靠全国人民的坚强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①摘自《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气势》作者:李斌,沈阳大学。

  ②摘自2010年9月9日《新闻晚报》A1叠02:评论

  《促进教育公平须落实教育投入》。

  ③摘自《科教兴国战略》主编:席巧娟,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④摘自百度百科(#2)。⑤摘自《2006两会专题》报告。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老师,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三篇:科教兴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中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第四课时。第二单元是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也是学生更好的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而本课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理解科教兴国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当代中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可以多角度了解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发展现状,并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具有爱国情怀。

  2.学生热衷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有创新精神,但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热情有余,信念不坚定。

  3.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对于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增强辨别能力。

  (三)教学准备

  本课时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论难度,但是现实意义重大,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科技的力量,如何创新,其中的教育意义尤其重要,因此要增强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二)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分析与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三)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认识科技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提高创新能力。

  分析:学生对科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自身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不甚明了。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未来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讨论法、活动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几张有关我国科技成果图并提问:看到这几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启发:结合地点,时间说说)

  学生:看图,推测,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情景开始,能迅速活跃课堂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科技改变生活──感受创新

  1.教师继续出示图片:APEC期间的焰火表演如何做到把污染降到最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开发新技术。

  教师出示材料:如何留住APECBLUE?

  北京APEC宣言: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

  ──鼓励创新、竞争与合作,推动亚太可再生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能源安全、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及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支持各成员深化电动汽车创新和以环境友好型汽车技术促进绿色增长等领域的合作。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受最真切的例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材料,你认为如果要实现倡议中的内容,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发展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MAC是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通过观看一分钟视频也可以推测出

  来。教师播放1分钟视频:MAC1984-2014带给我们的改变(桌面的变化)

  学生回答:MAC是苹果集团自1984年起开始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的总称。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技术的向往。面对改变──思考创新

  1.教师提问: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淘汰率极高的今天,苹果公司的产品能30年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靠的是什么?苹果公司30年发展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苹果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苹果产品使用方便──科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教师举例出示材料:

  材料

  一、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业双十一的成功──双十一零售业的神话

  信息技术正向纵深发展,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技术正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球零售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一场技术主导的新革命汹涌而来。

  ──《第三次零售革命》

  今年双十一,阿里成交额为571亿,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到243亿,占到今年总成交额的42.6%,一共生成2.78亿个订单。

  大数据──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

  2010年,大数据产业价值为32亿美元。在2015年,这一产业的预估价值为169亿美元。

  材料

  二、第十届珠海航展和大飞机C9192014年11月11日,2014珠海航展开幕,中国空军所展览的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机型都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空军现有的国产装备实力,以及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中国先进武器装备悉数亮相,包括代表中国陆军装备最高水平的核心产品、两款新型导弹等。

  本届珠海航展上,C919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代表,其机身模型进行了参展。在11日开幕式当天,C919大飞机获得30架订单合同。2014年9月19日,C919首驾飞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落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正式开始机体对接。估计首飞时国产化率约50%。

  材料

  三、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用花选择国内自主品种

  2014年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用花的15%—20%为国内选育品种,其中有五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菊花。

  教师提问:对于国家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何在?国家为什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学生讨论: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不论是高科技,还是生活化问题,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迎接挑战──参与创新1.创客

  教师:从诸多实例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体会了创新的精彩,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出示清华附中创客空间图片,视频,项目名称。

  材料引申:“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

  请班里参加创客空间的同学介绍想法、做法,创客空间成员介绍自己参加创客空间签署的约定和项目开发过程。

  创客空间部分项目介绍:

  自动控光温度监测灌溉装置

  自动调光器、自动浇水器

  微型生态环境

  人性化的多功能台灯

  防网瘾背包

  穿戴式手势控制小车

  创客宪章

  教师归纳:科技要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人的力量,靠人去创造

  2.黑客与白帽子

  资料:黑客基本含义是指一个拥有熟练电脑技术的人,但大部分的人习惯将“黑客”指作电脑侵入者。白帽子是指有能力破坏电脑安

  全但不具恶意目的的人。白帽子一般有清楚的定义道德规范并常常试图同企业合作去改善被发现的网络安全弱点。

  一位清华附中初二学生被誉为中国最小的网络黑客,是参加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最小年龄者。但他不认为自己是黑客,而是希望自己成为白帽子。已经为学校校园网提出很多改进意见。

  学生通过讨论逐步理解:科技也是双刃剑,我们要注重培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和法律素养。

  设计意图:同伴最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最好,既能加深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提出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超越创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

  六、教学反思

  1.运用讨论和活动的学习方式适用本班学生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听取同伴意见,提炼观点的能力,锻炼在活动中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园事例,调动学生资源,说出自己身边的事例,能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引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

  3.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挖掘事例的内涵,开拓了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的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事例,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感同身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同伴教育的方法是最让学生印象深刻的。

  第四篇:浅论科教兴国

  浅论科教兴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科教兴国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把科教兴国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国家决定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鎔基总理郑重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当今社会,教育和科技发展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按照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然而美国1948年至1984年实际增长数核算的结果,使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无独有偶,日本1952年至1961年的经济增长核算,同样发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当今时代,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传播和创造知识、信息的教育将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也将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教育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拔尖人才,在科技和经济的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

  加大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贡献力度,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教育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支持度。培养人才,既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的优势。有人说,“21世纪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特别是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物化劳动减少,消耗的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活劳动增加,主要是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合;知识化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变短,知识创新成为更紧迫的事。人力资源素质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经济结构,人力资源优化决定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之本。而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素质低下。总人口中,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只有0.3%,仅为美国的1/23,受过高等教育只有1.38%。企业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68%,全国7000万青年中高级工仅占3%,全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投入长期不足,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成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瓶颈问题。当前,就我国来说,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增加投入;二是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教育模式、创新体系;三是及时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充满生机活力;四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合理优化配置。

  我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达到科教兴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一是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改革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急缺专门人才培养。三是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参加多学科多层次受教育机会,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二、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生长点做出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知识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软科学和应用与开发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教兴省的生力军。二是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高教发展实际出发,选择一定的高科技项目,进行产业化,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三是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积极鼓励支持

  各大企业在高等院校建立开发研究中心,在人才、智力、成果与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上,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多种模式。

  三、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农科教、经科教结合

  四、加强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不断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

  五、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有挑战性的产业,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六、深化办学体制与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七、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

  八、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进行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势在必行。

  F0203703王力鹏5020379076第五篇:科教兴国

  教育、科技、创新、人才(课本P65)

  一、原因、意义、启示类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答: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②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特别是青少年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

  神?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现阶段,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④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4、为什么要重视人才培养?(或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

  5、“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促进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正确领导;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我国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二、列举、说明、表现类问题:

  1、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自主创新的事例。(科技成果)答:“中国芯”的研发;“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成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十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等。

  2、“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④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3、党中央、国务院重奖科技工作者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①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②党和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党和政府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④国家坚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⑤科技及人才的重要性(略)。

  三、建议、打算、做法、活动设计类问题:

  1、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①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业和创新精神;②尊重知识,培养、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③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鼓励科技创新;④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⑤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⑥企业要引进人才,积极开拓创新等。

  2、怎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②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③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④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⑤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等。

  3、怎样才能把我国家设成创新型国家?

  答: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致了、人才强国战略;②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③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④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

  4、青少年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①珍惜在校学习机会,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不中途辍学,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业;③认真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

  5、青少年如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答:①我们中学生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注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动手能力的培养;③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6、青少年怎样立志成才?

  答: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勇担“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重担;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敢于直面挫折;增强责任意识,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等。

  7、在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某校学生会

  决定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科技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争做时代新人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几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答:邀请专家到校做科普专题报告;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举办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的手抄报;观看科技影片;阅读科技书籍等。

  (3)诺本次活动要召开一个座谈会,请你在会上发言,请写出200字左右的发言稿(略)

篇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如何正确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为顺应该战略,关键字:人才强国战略;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人口素质;小康社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人才强国之路。因为人才才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该战略的实施,努力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它更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运用和发展,抓住了执政兴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人才强国战略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客观发展规律把握不够,以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不重视知识分子,使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针对在人才问题上的拨乱反正和国家建设急需大量人才的情况,邓小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初步形成人才强国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人才问题主要是组织路线问题;人才难得,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紧培养选拔各类优秀专业人才;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标准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人才包括党政干部人才及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必须打破常规去选拔人才;优化人才群体结构,实现人才流动更新制度;等等。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人才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才强国的思想。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人才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原来的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反映和说明我们党对人才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强国”。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

  我国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目的主要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这一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

  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人才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从而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通过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广纳人才,为我所用,通过提高政策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正确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2010年两会《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大会为我们清晰的指出了以下任务:第一是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是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第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第四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第五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六是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为完成这些任务,首先是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人才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古今中外的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最可靠的财富绝不是土地、矿藏、黄金、纸币,更不是宫殿、楼阁,而是在同一个时代的人类社会中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最优秀的人才。必须认识到,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屡见不鲜的事例是,没有人才了,曾经拥有的金银珠宝乃至国土都会丧失;拥有了最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即使一穷二白,也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国家也一定越来越强大。在人类进入到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今天,自然资源对财富增值的作用相对下降,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而且,争夺稀有资源也得依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已经完全成为客观现实。尤其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技术、资源、环境制约。特别是技术制约,而要实

  现技术的突破或者说跨越,没有人才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其次是要努力做到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怎样才能做到培养得出、竞争得来、拥有得住、使用得好最优秀的人才呢?毫无疑问,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好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教育普及程度已经较高,已经成为人才大国,潜在的优秀人才资源量大。我们不能放松对国际一流人才的引进工作,但同时更应当做好自有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十分重要的是,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成长规律。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只能给人打下成才的基础,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来最优秀的人才的。政治家要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成长,企业家要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成长,科学家要在科学研究实践中成长,外交家要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成长,军事家要在军事斗争实践中成长。实践才能造就出最优秀的人才。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实践造就的,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建设实践造就的。因此,必须下定决心着力解决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在实践这个最伟大的学校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这个课题,不断深化对相关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创新相关制度机制,真正解决好培养得出的问题。

  四、人才强国战略与提高人口素质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号召“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党中央的号召,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指导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搞好人口科学研究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去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就人的个体而言,即人的智力、体力、才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人的总体、社会关系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体现为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把握和处理,能够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意识到人类自身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自身的片面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从而能够自觉能动地对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自我约束和控制表现在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上,也表现在对人口质量的提升上。一方面要求人类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以达到人口数量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的科学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提高全面的实践能力。所以,必须全面开展对国民的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文化等全方位教育,使国民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行为规范得到全面提高,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落实到人口

  政策上,就是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人才强国的实施过程就是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

  五、人才强国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强国的实质是素质强国。列宁曾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强国战略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科举教育不能兴国,精英教育也不能兴国,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普遍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而认真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进行大胆创新,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并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持的人才培养方式。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必然要回应时代的挑战和要求,全面实施并改进高校素质教育。高校素质教育应该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质内核。。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提出“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核。在我国建立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后,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高校素质教育必须力图营造一个有利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环境。

  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人员匮乏,人才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科技人员90%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数只占10%。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国不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10。为迎接挑战和参与竞争,世界各国相继变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展开了人才争夺大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据此中央不断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一系列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必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表现在党的领导机关干部身上,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如果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缺乏这些能力就必然在各种挑战和危机面前处于被动,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丧失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就可能丧失人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七、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揭示了人才工作与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靠科学、靠法制与靠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选择,当今世界,谁拥有经济发展的强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发言权,而发展说到底就是看人才。因而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其人才比较优势,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无不以人才为核心优势,我国恰恰在这一方面有着较大的缺陷和弱势。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应对了我国人才不足的国情。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没有大量的人才资源是不行的。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质量、人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快慢的制约性因素和主要来源。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能够为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党的执政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党的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因此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两者很好地得到了结合。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极大地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深了全党对科学技术和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科教在国家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性地位,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源泉。把科教兴国与人才问题综合考察,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认识的新高度,正确地把握了科教兴国的规律性和实质,也精辟地揭示了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联系。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生机和活力和谐离不开发展,发展就要有活力,而活力源于人才,因此人才又是和谐发展的生机和源泉。人才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探路创新的示范作用。社会和谐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势必面临许多新的领域

  和新的问题;探索新领域,开辟新道路,就要依靠人才。

  参考文献

  [1]山东人才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意义》,2007[2]许颖,《论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2009[3]刘贵芹,石国亮,《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2004[4]孔令伟,韩明祥,《人才强国战略与大学生素质培养》,2005[5]林利本,《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6]赵

  明,《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2007

篇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第一篇: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摘

  要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进行了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地的设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①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从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后续中国、中华民族踏上伟大的复兴征程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关键词:科教兴国,教育,人才,发展,科技,战略

  绪

  论

  科学技术是“内生的”,是经济体制的主要成份。科技的增长与人类科技方面的投入的资源成正比,科技能够增加投资的效益。英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率,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世界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发展中国家为4.1%。然而现实中,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2%。②教育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不影响个人的政绩和升迁,宁愿把资金投到基础建设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愿投到教育上,更是让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雪上加霜。

  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政协委员、原北航校长沈士团呼吁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赶上这些大国,就必须坚持并认

  真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1什么是科教兴国③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2科教兴国的历史沿革④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家要发展首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当代科技领域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事实,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还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实施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建

  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指明了有效途径。

  2.1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教育

  我党和政府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力提倡、推动科教兴国的原因,很大一个方面就是我国教育现状的落后。因此,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人才就成了关键!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现在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教学、管理的双重压力,每日8小时后还要操心学生的事情。而且教师领的薪水和社会地位都大不如前。这就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当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质量的下降。因此国家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教育出更多适合型人才,才能提高、加快科技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⑤。

  2.2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创新

  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纵观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重视教育并把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次飞跃;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二次飞跃;而把教育提升到定国安邦的战略地位,则是教育观念上的进一步深化。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抉

  择。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任重道远,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固然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完成建立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继续快速谐和安康开展,提高群众的安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国度平安,就必须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的深远意义

  发展高技术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掌握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化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1科教兴国的内涵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而制定的重要方针和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它对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95、96年接连两年的全国大会上,彼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先后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教兴国

  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3.2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结

  论

  1956年制定了全国科技12年(1956~1967年)发展远景规划,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十来年间(十年文革),国家忽视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坐失了进步的良机。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使我国人民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个缺乏科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尽管中国沐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并不久远,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各级政府及广大科学与教育工作者的勤奋和厚积薄发,依靠全国人民的坚强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①摘自《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气势》作者:李斌,沈阳大学。

  ②摘自2010年9月9日《新闻晚报》A1叠02:评论

  《促进教育公平须落实教育投入》。

  ③摘自《科教兴国战略》主编:席巧娟,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④摘自百度百科(#2)。⑤摘自《2006两会专题》报告。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老师,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二篇:科教兴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中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第四课时。第二单元是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也是学生更好的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而本课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理解科教兴国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当代中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可以多角度了解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发展现状,并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具有爱国情怀。

  2.学生热衷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有创新精神,但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热情有余,信念不坚定。

  3.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对于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增强辨别能力。

  (三)教学准备

  本课时内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论难度,但是现实意义重大,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科技的力量,如何创新,其中的教育意义尤其重要,因此要增强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二)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分析与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三)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认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提高创新能力。

  分析:学生对科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自身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不甚明了。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未来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奠定坚实的基

  础。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讨论法、活动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几张有关我国科技成果图并提问:看到这几张图你想到了什么?(启发:结合地点,时间说说)

  学生:看图,推测,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情景开始,能迅速活跃课堂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科技改变生活──感受创新

  1.教师继续出示图片:APEC期间的焰火表演如何做到把污染降到最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开发新技术。

  教师出示材料:如何留住APECBLUE?

  北京APEC宣言: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

  ──鼓励创新、竞争与合作,推动亚太可再生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能源安全、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及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支持各成员深化电动汽车创新和以环境友好型汽车技术促进绿色增长等领域的合作。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受最真切的例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材料,你认为如果要实现倡议中的内容,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发展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2.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MAC是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通过观看一分钟视频也可以推测出来。教师播放1分钟视频:MAC1984-2014带给我们的改变(桌面的变化)

  学生回答:MAC是苹果集团自1984年起开始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的总称。教师提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技术的向往。面对改变──思考创新

  1.教师提问: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淘汰率极高的今天,苹果公司

  的产品能30年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靠的是什么?苹果公司30年发展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苹果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苹果产品使用方便──科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教师举例出示材料:

  材料

  一、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业双十一的成功──双十一零售业的神话

  信息技术正向纵深发展,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技术正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全球零售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一场技术主导的新革命汹涌而来。

  ──《第三次零售革命》

  今年双十一,阿里成交额为571亿,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到243亿,占到今年总成交额的42.6%,一共生成2.78亿个订单。

  大数据──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

  2010年,大数据产业价值为32亿美元。在2015年,这一产业的预估价值为169亿美元。

  材料

  二、第十届珠海航展和大飞机C9192014年11月11日,2014珠海航展开幕,中国空军所展览的飞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机型都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空军现有的国产装备实力,以及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中国先进武器装备悉数亮相,包括代表中国陆军装备最高水平的核心产品、两款新型导弹等。

  本届珠海航展上,C919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代表,其机身模型进行了参展。在11日开幕式当天,C919大飞机获得30架订单合同。2014年9月19日,C919首驾飞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落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正式开始机体对接。估计首飞时国产化率约50%。

  材料

  三、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用花选择国内自主品种

  2014年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用花的15%—20%为国内选育品种,其中有五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菊花。

  教师提问:对于国家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何在?国家为什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学生讨论: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不论是高科技,还是生活化问题,都需要提高创新能力

  迎接挑战──参与创新1.创客

  教师:从诸多实例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体会了创新的精彩,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出示清华附中创客空间图片,视频,项目名称。

  材料引申:“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

  请班里参加创客空间的同学介绍想法、做法,创客空间成员介绍自己参加创客空间签署的约定和项目开发过程。

  创客空间部分项目介绍:

  自动控光温度监测灌溉装置

  自动调光器、自动浇水器

  微型生态环境

  人性化的多功能台灯

  防网瘾背包

  穿戴式手势控制小车

  创客宪章

  教师归纳:科技要发挥作用必须依靠人的力量,靠人去创造

  2.黑客与白帽子

  资料:黑客基本含义是指一个拥有熟练电脑技术的人,但大部分的人习惯将“黑客”指作电脑侵入者。白帽子是指有能力破坏电脑安全但不具恶意目的的人。白帽子一般有清楚的定义道德规范并常常试图同企业合作去改善被发现的网络安全弱点。

  一位清华附中初二学生被誉为中国最小的网络黑客,是参加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最小年龄者。但他不认为自己是黑客,而是希望自己成为白帽子。已经为学校校园网提出很多改进意见。

  学生通过讨论逐步理解:科技也是双刃剑,我们要注重培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和法律素养。

  设计意图:同伴最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最好,既能加深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提出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超越创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

  六、教学反思

  1.运用讨论和活动的学习方式适用本班学生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听取同伴意见,提炼观点的能力,锻炼在活动中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校园事例,调动学生资源,说出自己身边的事例,能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引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

  3.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挖掘事例的内涵,开拓了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活动的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事例,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感同身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同伴教育的方法是最让学生印象深刻的。

  第三篇:浅论科教兴国

  浅论科教兴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科教兴国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把科教兴国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国家决定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鎔基总理郑重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当今社会,教育和科技发展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按照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然而美国1948年至1984年实际增长数核算的结果,使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无独有偶,日本1952年至1961年的经济增长核算,同样发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当今时代,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传播和创造知识、信息的教育将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也将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教育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拔尖人才,在科技和经济的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

  加大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贡献力度,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教育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支持度。培养人才,既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的优势。有人说,“21世纪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物化劳动减少,消耗的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活劳动增加,主要是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合;知识化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变短,知识创新成为更紧迫的事。人力资源素质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经济结构,人力资源优化决定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之本。而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素质低下。总人口中,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只有0.3%,仅为美国的1/23,受过高等教育只有1.38%。企业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68%,全国7000万青年中高级工仅占3%,全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投入长期不足,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成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瓶颈问题。当前,就我国来说,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增加投入;二是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教育模式、创新体系;三是及时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充满生机活力;四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合理优化配置。

  我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达到科教兴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一是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改革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急缺专门人才培养。三是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参加多学科多层次受教育机会,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二、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生长点做出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知识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软科学和应用与开发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教兴省的生力军。二是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高教发展实际出发,选择一定的高科技项目,进行产业化,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三是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积极鼓励支持各大企业在高等院校建立开发研究中心,在人才、智力、成果与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上,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多种模式。

  三、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农科教、经科教结合

  四、加强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不断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

  五、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有挑战性的产业,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六、深化办学体制与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七、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

  八、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进行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势在必行。

  F0203703王力鹏5020379076第四篇:科教兴国

  教育、科技、创新、人才(课本P65)

  一、原因、意义、启示类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答: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②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民族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特别是青少年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现阶段,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④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只有提高青

  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4、为什么要重视人才培养?(或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

  5、“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促进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正确领导;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我国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二、列举、说明、表现类问题:

  1、列举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自主创新的事例。(科技成果)答:“中国芯”的研发;“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嫦娥一号、二号”的发射成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十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深潜7000米成功;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等。

  2、“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④载人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3、党中央、国务院重奖科技工作者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①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②党和

  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党和政府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④国家坚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⑤科技及人才的重要性(略)。

  三、建议、打算、做法、活动设计类问题:

  1、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①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业和创新精神;②尊重知识,培养、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③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鼓励科技创新;④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⑤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⑥企业要引进人才,积极开拓创新等。

  2、怎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②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③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④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⑤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等。

  3、怎样才能把我国家设成创新型国家?

  答: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致了、人才强国战略;②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③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④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

  4、青少年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①珍惜在校学习机会,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不中途辍学,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业;③认真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

  5、青少年如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

  答:①我们中学生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注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动手能力的培养;③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6、青少年怎样立志成才?

  答: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勇担“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重担;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勇于创新,勤于实践,敢于直面挫折;增强责任意识,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等。

  7、在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某校学生会

  决定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帮助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科技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争做时代新人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几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答:邀请专家到校做科普专题报告;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举办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的手抄报;观看科技影片;阅读科技书籍等。

  (3)诺本次活动要召开一个座谈会,请你在会上发言,请写出200字左右的发言稿(略)

  第五篇:坚持科教兴国

  坚持科教兴国

  十八大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此外十八大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胡锦涛总书记最早于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于十七大将其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它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截止目前,中国共产

  党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更加科学、环保的方式发展经济,带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中国工农业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纵观历史长河,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强国,有天国之称。再回顾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让中国人引以为豪,还有数学和其他领域的学术成就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当中国人使用纸达到几百年,西方国家才知道有纸这种东西。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古代中国人享受万国来朝的无上荣誉,周边小国年年进贡。这些都让中国人开始骄傲起来,总是以大国姿态处事。当西方国家陆续进入工业革命时,中国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大国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可是,骄傲的中国人仍以大国自居,自称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西方交流。当中国人还沉浸在大国的美梦中时,英国人用军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无知的中国人从大国的美梦中惊醒,接下来

  就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屈辱。中国从此进入最艰难的岁月。而英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军事实力战胜其他殖民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显而易见,国家的强大总是与科技水平直接挂钩,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主要表现为军事实力的强大,而科技水平直接影响军事实力的大小。在这个热兵器时代,科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国家的竞争中,军事实力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在战争期间,科技水平的高低有时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率先研制出原子弹,首先就用来轰炸东京,让日本人彻底崩溃了,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多大就无须多作说明了。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建国之初,当有人问毛主席:美国有坦克,飞机,导弹,卫星,中国有什么能与之抗衡呢?当时毛主席手臂一挥:“我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确,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据统计,毛主席为抵抗强大的敌人,曾经进行国防动员,当时总共动员两

  亿民兵,当苏联总统赫鲁晓夫问毛主席有多少民兵时,毛主席回答:“一亿。”这让赫鲁晓夫吓一大跳,因为苏联在二战时,最多动员两千七百万民兵。(此数据由武汉大学军事教研室主任吴忠国教授提供)群众的力量在接下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得到了体现。在当时中国的科技领域几乎为空白的情况下,经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就研制出原子弹,人造卫星。

  现在,中国的实力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和美国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是,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实力一定能赶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届时,中国的周边问题就能一一得到解

  决。比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界问题,还有台湾问题等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建立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应的军事实力。这间接表明了中国要收复台湾和其它被外国侵占的领土。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解决困难和问题,必须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不懈地探究认识真理,以巨大的创新精神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军事方面,中国研制出歼20隐形战机,航母开始服役,日益壮大的军事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希望。虽然这让周边国家感到惧怕和不安,但是中国一直坚持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是绝不会用军事力量去破坏别国的领土完整的。但是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小国侵占中国南海岛屿,中国绝不能姑息。

  除了军事方面,科学技术还应用在很多的领域。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留下痕迹。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无一不是高科技产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中,几乎都是国外的产

  品,尤其是一些性能极好的高端科技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汽车等等,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大多数都是外企设计,然后是中国制造。因此,许多产品上都有中国制造标记,却很少有商品上标记有中国创造这几个字。所以,发展创新科技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大

  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将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在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中,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

  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城市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农村建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中国最广大的群体进入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技术指导,没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导致了生产力非常低,农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份,年份好,农民就可能获得丰收,年份不好,农民就会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可能达到小康水平。在我的家乡,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就说我的父母吧,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依然是用牛耕地,手工收割稻谷,生产效率极低,一年下来,他们辛勤耕作,最终也只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对于我们上学所需的高昂学费,他们只能到处去借。对于这样的农村家庭,要实现小康水平,就需要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实行科技种田,引进现代化的耕作工具,平整土地,修筑水渠,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指导。这些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只有当科技水平提高了,科技产品的成本才会下降,价格才会随之下降,老百姓才有能力购买现代化设备耕种,当然这些也需要国家的扶持。总之,当最广大的人们群众实现了小康水平,中国也就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

  之前谈论的都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科技水平的进步,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教育,教育是科技发展的根基,科技的进步其实是人类发现真理的过程,将真理应用到生产中,就成为了科技产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

  是伴随着知识的更新。当今世界,各

  国都大力发展教育,用来培养人才,培养科技精英,从教育的角度看,这其实是让人们最大限度的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扫除文盲,让所有人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现在各大高校都提倡学术交流,甚至和外国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就是为了促进知识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便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作为大学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大学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了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大学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大学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四年后有所得,有所长。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坚持科教兴国,中国的发展才会具有生机与活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才有可能处于有利地位;坚持科教兴国,中国的实力才会不断增加,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中国才有足够的把握将问题解决;坚持科教兴国,中国才能实现完全统一,中华儿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访问: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科教兴国 强国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