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发言(全文)

.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1.4569445in1.0236111in1.3777778in1.1027777in;}.s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发言(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发言(全文)

一、抢抓战略机遇,把握产业规律,深刻认识“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建设”重大意义

市委书记在市委读书班开班式上响亮提出“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并作为全市“五件大事”之一,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一是从国家战略看,“双圈”牵引放大战略叠加效应。国家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重大使命,提出要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为汽车汽配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从全省规划看,目标要求赋予区域责任使命。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我市打造“全国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并将我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为培育汽车汽配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撑,目标务必完成,使命坚决扛起。三是从发展基础看,规模优势支撑产业提档加速。2022年全市拥有整车及专用车生产企业4户,规上零部件企业199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年产整车近3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实力、产销量均稳居全省第一。“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这一目标,符合发展所需、契合实际。

二、锚定奋斗目标,做实“新”字文章,推动“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建设”从“新”出发

我们要牢牢锚定“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目标,坚持以“集群化培育、规模化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汽车汽配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量质并举”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26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超260户,产值突破1000亿元,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快速提升。

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我们要重点围绕“新型”突围,要聚焦更新动力线路、创新发展模式、标新应用场景三大主攻方向,协同发力、一体推进。一是更新动力线路。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推动“整车+零部件”协同发展,构建以新能源整车为龙头、以专用汽车为补充和以零部件企业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创新发展模式。主动融入成渝,力促在布局一批协同上下游、贯通产业链的生产基地,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园区+飞地”等发展新模式,以新的模式带动产业新的增长。三是标新应用场景。坚持以试点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积极申报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等试点示范城市,打造国省领先、行业知名的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城市。

三、实施“十大行动”,集聚发展动能,推动“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成势

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思维,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多项工作,要打好组合拳,实施“十大行动”助推“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建设”成势见效。

一是实施布局优化行动。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双基地、四片区”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等平台载体,推进汽车汽配产业企业集聚集群发展。

二是实施项目攻坚行动。落实重大项目市县共建机制,强化土地、资金、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资源向重点汽车汽配产业集中。坚持挂图作战、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全力推动洽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日投产。

三是实施企业培育行动。坚持梯次培育、分类培育,大力开展小微企业“启航”、中小企业“护航”、龙头企业“领航”行动,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国省“专精特新”“贡嘎培优”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四是实施延链补链行动。全面梳理汽车产业链,加快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产品布局,填补新能源乘用车空白,补齐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延伸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充电基础设施、制储运氢、动力电池回收、网约出行等新业态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表面处理集中区建设,补齐产业短板。

五是实施招商引资行动。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紧盯造车新势力和聚焦行业领军企业,赴广东、上海、浙江等汽车产业发达省市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支持采用多种形式投资合作,引进一批动力电池、原材料、汽车电子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关键技术研发企业项目落地。

六是实施人才引育行动。大力引进汽车汽配产业高端人才、研发团队,着力解决汽车产业缺“技”缺“智”问题。充分发挥在南高校优势,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打造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七是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引导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研发、检测检验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

八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深入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龙头企业构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供应链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数字系统,推进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与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数字服务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九是实施绿色低碳行动。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汽车汽配企业应用绿色低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建设一批环境优、污染少、资源回收利用高、经济效益高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强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机等废旧零部件回收利用、再制造绿色技术突破,建立健全汽车产品循环再生体系。

十是实施推广应用行动。加强汽车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增强企业产品综合竞争力。制定我市新能源推广应用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在我市环卫、公交、物流、出租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

推荐访问:汽配 产业基地 发言 关于全国新型汽车汽配产业基地发言